小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2020-11-25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右二坝小学
○ 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右二坝小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业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但是,笔者发现,小学生不交或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
一、学生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原因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交作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学困生。这些学生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厌学、贪玩、撒谎、任性、自控力差、不认真听课、进取心不强等,做作业对他们来说就是负担、累赘,在没有监督、压力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自觉完成。当然,也有个别学生确实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缺乏有效的管教;有些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独立生活能力差;有些学生在家长的严管下,出现叛逆情绪,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些学生因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婚、再婚、单亲等,心理变得不健康,进而“破罐子破摔”;有些学生在家长“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不求进步;有些学生生活在殷实的家庭中,玩物丧志,不肯吃苦。这些因素不但导致了学生不交作业,还给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埋下了隐患。
3.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重复、陈旧、无创意、不实用,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欲望。还有些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机制不完善、不科学,又不亲自或不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激不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学生自然无心完成作业。部分教师在批评不交作业的学生时,方法简单粗暴,说理找不准重点,胸中自始至终充满着怨气,失去了耐心与爱心,使学生难以服气。也有个别教师布置的作业确实太多,学困生不易按时完成。
4.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在学生考试分数上下功夫。于是,很多教师采用题海战术,不但要求学生完成课内作业,还要求他们学习课外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无法承受压力而放弃或逃避做作业。
二、良好作业习惯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1.与家长配合。学生不交或不按时完成的作业大多数是家庭作业。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协助,共同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事实表明,学生能否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是否配合。笔者在每学期开学之际都要召开家长会,教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笔者发现,凡是家长坚持检查、签字的,学生的作业基本都能完成。
2.尊重学生,改变作业形式。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首先,布置的作业要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布置的作业应有难有易、有多有少,让优等生能“吃饱”,让学困生能“消化”。其次,布置的作业要有新鲜感。也就是每天布置的作业不重复、不繁杂,形式多样,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调查报告,有读书心得,有知识点整理,有课外自编题等。再次,布置的作业要有趣味性。也就是布置一些学生喜欢做、愿意做的作业,如,互换出题解答、词语接龙、互对歇后语、猜谜语、自编自演课本剧等。最后,布置的作业还要有针对性,也就是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缺什么就布置什么,循序渐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3.适当的鼓励与惩戒。教师要坚持每天亲自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及时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一次表扬一次,鼓励其继续努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若发现做作业确有困难的学生,要立即帮助解决。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在教室内放一张课桌作为惩戒处,要求其完成作业后再听课,促使其改掉不做作业的坏毛病。
4.教师要调整好心态。教师在遇到学生不交作业的情况时,先不要生气,不要责怪学生,要心平气和地调查其不交作业的真正原因。无论是因学生的懒惰还是家长的不作为,都不要揪住不放,要看学生以后的表现。如果这样的事连续发生,教师要联系家长协商对策,最重要的是,深入思考自己在布置作业方面是否存在着缺陷或教育学生方面是否妥当,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想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
5.不追求完美。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完美的课。学生不是机器,而是具有个性的人,为什么非要布置统一的作业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什么教师还要固执地将错就错呢?教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只要每天坚持利用好课上40分钟,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就可大胆地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汲取知识、实现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