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语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2020-11-25会宁县实验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 会宁县实验中学

“探究式语文教学”是从语文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引导为基础,以学生发挥自主、独立与合作精神为主体,以教材、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和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舞台,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感悟语文学习过程,领悟语文学习方法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以课堂质疑为突破口,注重合作探究

1.生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提出质疑,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对口语表达精彩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教师的欣赏、欣赏,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从而使其看到自身价值。

2.小组合作探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小组内集思广益、合作学习,对个人认识的启迪、知识的扩张、智能的提升都大有帮助。

3.全班集中探究。学生通过讨论,生生带动,取长补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抒己见,师生交流信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解决问题,寻求尽可能正确的答案,思维发散量大,效果好。与此同时,教师要顾及全局,及时鼓励,精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能够讲清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讲解,畅所欲言。学生在讨论中还会发生争执,不肯相让,这是正常的,说明讨论达到了最佳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新问题,再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创设艺术教学情境,从而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才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否则,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极大地激发出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情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敢于去探究、去体验,不怕出现错误,不怕闹笑话。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的绝对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因此,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境界: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不”,勇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

总之,探究式语文教学方式,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让每一名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赋予了语文学习新的动力。另外,它还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语文教学发展及变革上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