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核心素养视角 完善小学体育教学
2020-11-25谢劲松
谢劲松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翠湖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33)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积累小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量,并让其在体育学习中愉悦身心。而今在新课标要求下,还应当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良好的体育品格,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在体育教学阶段学有所成,为其今后在体育领域中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体魄。
1.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1.1 增强健康意识。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尤为重要,这样可为其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奠定重要基础。在增强小学生健康意识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其在体育课堂上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热衷于体育活动。同时,还需注重运动量,由于每个小学生的身体机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锻炼活动,以免发生危险。另外,还应当重视规则讲解,指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掌握更多体育知识及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规则,进而形成遵守规则的思维模式,增强其健康意识。
1.2 改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提升身体素质的作用。故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促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不断完善自身体质,由此形成健康的身心及体质状态[1]。
1.3 提升专业技能。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掌握更多专业技能及训练技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其体能素质,实现全方位发展。
2.核心素养视角下完善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2.1 转变教师体育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下,小学体育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实则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适合终身发展及满足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技能,这也正是新课改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完善小学体育教学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秉承“立德育人”原则促进小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从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方面着手,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比如可以利用“短跑测试”的方法考验学生的速跑能力及敏捷性,保证后期设置的教学方案能够满足实际运动需求[2]。
其次,教师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才能起到提升身体素质的作用。比如若小学体育课程在午后,那么教师不应立即安排学生进行跑步,而是采取较为柔和的“散步”或者“热身”等活动让学生明确知晓“食后不可快跑”的含义。另外,还应在运动中为学生灌输正确的锻炼思想,以免盲目运动危及身体。
最后,教师需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其具有顽强的奋斗精神。比如根据当前体育运动标准为学生制定多样性活动,在合作或者坚持中领悟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如长跑中不能懈怠,更加不能半途而废等,由此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
2.2 合理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较为漫长的过程,故而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有较好的耐心及缜密的思维,运用科学手段为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体育在小学生个体发展阶段发挥出真正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偏好设置内容。通常情况下,只要具有较强的兴趣,就能增加关注度,也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某些小学生在武侠电影中受剧情影响偏爱武术,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武术教学活动,既要教授学生标准的武术动作,又要在课后举办武术表演,让小学生通过表演增强体育学习信心,并适当激发其体育学习热情,由此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3 加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小学足球体育教学课程为例,教师应当进一步加强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举办足球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教师还可在校园中实施“足球板报设计大赛”,让小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板报内容,从而提高其创新精神。而教师也需在宣传栏上定期发布足球联赛的相关信息,或者借助网络平台增强师生对足球运动看法的互动效果,营造良好的足球体育运动氛围。
2.4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需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对个体发展具有较多的优势,教师应告知学生体育运动没有局限性,并不是只有在体育课堂上才能进行,在课下或者生活中,都可以利用基础设施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在其今后学习更深奥的体育知识阶段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需鼓励学生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结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小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其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由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教学体系的设置,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对应的教学计划,以此增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