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20-11-25孟冰瑶王亚惠
孟冰瑶 徐 宁 莫 云 王亚惠 周 良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0515)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部分地区和世界各地的爆发,国家和社会对疾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给予了更多关注,对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公共卫生安全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就是把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上升到生物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作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的基础,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是国家顶层设计落地的必要措施。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后备力量,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预防医学人才成为公共卫生研究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号召,选派本校21名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参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参与工作的研究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本文在总结此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以公共卫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我国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从侧面暴露了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不足[1]。在全国2956所高等院校中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培养相关专业的高校仅93所,培养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仅约70所。与美国相比,美国高校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共257所。除数量不足以外,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毕业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不完全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高素质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研究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岗位,需要再培训[2]。
在我国,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更注重培养学生教学与科研技能,专业型则更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3],两者的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和就业去向有明显区别[3]。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国专业型公共卫生人才的短缺,原因有以下四点:一、预防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够,名额远少于学术型[3]。二、我国对预防医学硕士的培养多注重在科研能力,但在实践中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相似,缺少明确的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4,5]。三、近几年,预防医学的研究多以追求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分子机制为主,重视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忽略了预防医学研究生中最为重要的“大预防”相关概念和方法,而缺乏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执行功能分属于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此导致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存在一定分割[6]。高校的理论教学与疾控中心的实践的充分结合是否有助于提高预防医学研究生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仍有待探索。
2 理论结合实践,探索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开展系统性公共卫生应急知识与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教科书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口头讲述较少案例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而讲座教学可以结合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7]。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专家团队,针对此次疫情开展了专题讲座(见表1),内容贴合疫情调研和防控工作实际,解决了学生知识不扎实和知识面窄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个人防护能力,广东省疾控中心的老师对研究生们进行了防护技能培训,指导学生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及穿戴;开展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表1 专家专题讲座
2.2 在一线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开展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全国各地55家疾控中心对预防医学研究生的要求重点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四个方面[8]。卫生监督所,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对预防医学人员的能力要求虽与疾控有部分区别但也大致相同[9]。陈雁如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75%的用人单位认为预防医学毕业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上存在不足[10]。要培养高素质实用型的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就应走出学校,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医院等卫生机构合作,加强实践培养,让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
研究生们在学校学习了理论专业知识后,都渴望能在一线进行公共卫生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在与广东省疾控人员一起参与疫情的防控工作期间,研究生们跟随疾控人员参与了现场环境取样、现场环境消杀、复工复学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了个案分析追踪病人轨迹以及密切接触人员情况等一系列的工作(见表2)。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了解广东省21个地市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帮助协同各地市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内防输入,外放扩散,尽力控制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广东省疾控共派出12位带队老师,每位带队老师分别带两位研究生下基层,到1至2个地市与当地疾控中心对接,对当地重点场所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见表3)。在调研工作中,学生需要详细了解省厅发布的关于各重点场所防控管理的相关文件,总结掌握指南中的防控标准,咨询现场有关人员,查阅疫情期间制定的相关文件和实地考察。同时,还需要帮助被调研单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后,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调研报告。在整个防控工作过程中,研究生能将理论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在实践工作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技能和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例如样品采集能力、卫生处理能力、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
表2 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内容和活动情况
表3 21地市重点调研场所分布
2.3 融入服务理念,培养奉献精神
美国1993年的服务行动 (Service Action)是这样定义服务学习的:服务学习指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1]。服务学习与志愿者活动不同的地方是,服务学习强调将学习、服务、反思三者结合起来。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了解预防医学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还能在工作中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将服务学习纳入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具有奉献性和服务性的预防医学研究生十分有必要[12,13]。
在学校举办的座堂会中,专家教授就学生提出的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通过分享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后的感受和体会,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参与一线防控工作,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在服务和奉献中,增加专业的认同感。
3 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培养效果评价
为了解在广东省疾控中心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预防医学研究生的专业技能(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设计、现场调查与研究、现场采样与监测、查阅文献)、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归纳总结、综合协调、与服务对象交流、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应急处置)和专业认同感等,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结束后,我们自制问卷,对21名参与此次活动的研究生进行调研,其中,学术型硕士7名,专业型硕士14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21名研究生都认为到广东省疾控中心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加深了对预防医学工作了解。(2)95.24%的研究生都认为参与此次活动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图1)和交流与日常事务处理能力(图2),其中现场调查与研究(71.43%)、书面表达(76.19%)和归纳总结能力(76.19%)最高。(3)研究生认为参与此次活动提升了自己对专业的认同感(95.24%)和社会责任感(95.24%)。(4)多数研究生认为参与此次活动对以后职业的发展有帮助(90.48%),推荐在疾控中心学习的培养模式加入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划(95.24%)。
4 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建议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储备的相对匮乏,到2018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大概1200万人,按照欧美发达国家每百人配备卫生人员数量来看,中国就算是达到2-3%,卫生人员数量也应该在3000万以上,但这个标准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达到的。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经过本科4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一年的实习锻炼以及研究生的学习培养,拥有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是公共卫生队伍的后备力量。作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主力部队之一,各高校可联合疾控中心等卫生机构组建起一支由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教授和疾控中心专家带头的、以在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以缓解目前我国卫生人员的配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校公卫学院立足专业优势,发挥应有的担当,派出专家团支援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并选派21名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缓解了广东省疾控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这也为今后各高校联合当地疾控中心等卫生机构建设专业型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落后,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存在分割,预防医学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鉴于此次的新冠疫情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所暴露出的问题,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共同推进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划改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明确培养目标。预防医学学术型和专业型应学位研究生应区别定位,分类指导,制定适合专业型学位的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和评价标准[14]。(2)建设实践基地,加强现场实习。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合作,构建实践教学基地中心。要求学生到各单位轮转,了解不同单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提升实践能力,增加工作经验[15,16]。(3)培养大健康意识,学习大数据治理。公共卫生是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培养拥有公共卫生背景的数据分析专业人才是未来公卫人才发展的趋势[17,18]。(4)各地可建设由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教授和疾控中心专家带头的、以在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为主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伍,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同时也能够缓解我国卫生人员人数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