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原则与设计要点研究
2020-11-25陈凤
陈 凤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1 稳定性原则
1.1 稳定性设计方式的统一性
钢结构设计工作,应采取的设计原则为:设计与计算应具有统一性,以此保障构件稳定性,提升钢结构的整体设计效果。节点连接视角观之,弯矩位置的力传递表现存在差异,差异性表现分别从钢结构的刚度与柔度两个视角予以区分。桁架位置的设计工作,应以控制杆件偏心为主。结构稳定性设计工作,对钢结构细部构造拥有较高设计标准,比如简支梁结构,设计其抗弯性能时,拥有不动铰支座的设计规范,此规范用于有效控制位移量,使其在规范平面内完成移动。
1.2 整体稳定性设计
钢结构的设计工作取决于平面体系,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有:桁架、框架。在设计期间,以钢结构结构稳定性为基础,尽可能地规避钢结构发生失稳问题。为此,开展结构整体设计工作具有必要性,从钢结构的支撑点位落实构件设计工作,保障其整体稳定性。
1.3 结构设计的实用性
结构设计工作,包括单层框架、多层框架两类结构设计项目,采取的设计原则为:框架柱稳定性计算分析。借助稳定性分析方法,明确框架柱稳定性的所需参数,比如柱长度系数,以此保障设计与计算具有一致性。稳定性分析与计算,包括两个假定:一框架柱子存在同时失稳的可能性,二柱子失稳的关键因素为受力临界值[1]。结合假定内容,参考框架柱子稳定性设计数值,应对钢结构临界值开展计算分析,计算依据为:固定式单一假设、典型的设计分析。
2 设计重点
2.1 荷载
设计钢结构时,设计工作重点为对称结构布置,以此有效控制结构发生扭转问题,保障上下结构具有贯通性,以此提升建筑结构整体刚度的连贯性,提升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工作应设定“L”、“T”两种钢结构外形,保障钢结构应用功能得以施展。钢结构在设计其位置时,尽可能地将钢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的外围,以此增强建筑整体性能,使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抗扭曲性能,减少建筑结构发生变形。在结构设计工作中,应采取优化措施,剔除不必要的工作设计环节,提升设计工作效率。设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将钢结构刚度属性、结构核心性能、几何设计三项内容保持在相同基准层次,以此增强作业团队施工建设的规范性,提升钢结构整体稳定性。
在设计结构扭转性能时,设计人员应充分考量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针对稳定性干扰因素,充分考虑强度设计需求与特殊条件。例如,简支梁结构,在设计其抗弯强度时,结合铰支座的设计理念,包括位移控制、平面允许转动两个方面。
2.2 防火
防火设计工作,主要表现在耐火建材选择、防火涂料应用两个方面。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钢结构在开展防火设计工作时,应考量的设计因素有:防火等级、防火措施、具体流程等,以此提升结构设计的防火效果。在选择防火涂料类别时,应以较厚涂料类型为首选,重点选择质地坚硬的防火板材。在确定防火建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钢结构节点,适当加强节点位置的防火性能,提升建筑工程整体防火效果。在耐火建材选择期间,应以耐火性钢材为优选,比如薄型耐火建材。在设计吊顶时,应防火处理压型板材,科学开展防锈工作。在设计钢结构防火性能时,应结合防火的设计标准及其等级,规划多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具有执行适应性的设计方案,保障建筑工程整体防火性能标准性。
2.3 防腐
钢材结构发生腐蚀现象有两种情况:电化学、化学。两种腐蚀问题,均在不同程度地削弱钢材性能,使钢结构强度降低,削弱钢结构支撑的耐久性。应采取的防腐设计为:在钢结构表面涂装防锈漆,以此提升钢材防腐能力,减少钢结构发生腐蚀问题,提升其耐久性。涂装形式有两种:永久与半永久。综合考量建筑工程的经济运行成本、作业的具体规划等内容,防腐设计工作实施途径有:保养、维护,综合确定涂装形式。在防腐设计工作期间,有序开展市场调查,科学统计在多个地区、各类应用环境中,采取适用性防腐设计,加强钢材腐蚀情况调查,完善防腐作业方案,使其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完成作业任务[2]。
2.4 确定临界值
在失稳问题中,引出了钢结构临界值概念。结合通用计算方法,确定临界压力数值,应采取的计算方法有:压力求解、折减系数。与此同时,开展钢材质检工作较为关键,有助于保障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建筑工程作业期间,参照钢结构的设计需求,分析整体结构性能,精准获取临界值。当F=Fn时,钢结构弯曲性能约等于0,此时应增强钢结构的稳定性。在计算弹性时,应考量的因素有:结构整体性、其他属性。具体计算分析流程为:开展二阶分析,确定构件柔性;利用叠加原理确定应力分布。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发展期间,钢结构的应用与设计工作较为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此,钢结构的设计工作应从建筑应用为起点,研究其防腐、防火、负载等方面的设计工作,保障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挥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