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针对第二语言初学者的教学原则

2020-11-25涂舒媛

现代英语 2020年13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语料原则

涂舒媛

一、 引言

二语习得(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是主要面对英语为非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课程。 二语习得(ESL)环境包含来自不同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这就导致了ESL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多样性。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应随着第二语言的课程的不同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熟练程度以及学习目的,来进行灵活调整。 作为从事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工作者,应多加关注和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背后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 研究理论与背景

由于ESL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多元的教育活动,英语教学原则是这一教育活动各方面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来的,因此,英语教学原则也是复杂多元的。

20 世纪60 年代开始,二语习得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主要关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以及语言教学法等领域。 对于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也针对英语教学从不同视角展开了研究和分析。 20世纪80 年代,斯特恩(H. H. Stern)的《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在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有着里程碑的地位。 斯恩特在吸收多学科知识,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强调教师可以根据ESL 课堂情况和环境等因素来判断和应用适合的语言教学活动和理论。 布朗(H. D. Brown)在《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提供了真实的教学语境分析、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操,以及从教师的视角探讨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布朗的“根据原理教学”理论针对教学中各要素来提出教学原则,试图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拉尔森-弗里曼(Diane Larsen-Freeman)也总结了针对语言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沉默法、暗示教学法、社团学习法、全身反应法、交际语言教学、内容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埃利斯(Rod Ellis)也提出了在真正课堂环境下,ESL 教师可以遵循某种现存的教学原则,同时,他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十条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原则。 然而,他认为这种教学原则是暂时的(tentative)。

上述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理论以及研究传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即教师需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判断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理论仅是提供分析复杂教育活动的基石,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的第二语言教学原则。 Ellis(2014)指出,教师们基于本身的“直觉”来构建教学,而不是遵循某种明确的原则或指南。 这里的“直觉”从根本上来说,意指他们作为学生或教师内化的学习和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在探讨教学原则问题方面意义重大。 因此,文章主要基于个人作为学生、兼职教师和导师的学习及教学经验,探讨一套系统的专有的教学原则。

三、 教学原则探析

(一)语料输入与输出的要求

教学原则1:成功的语言学习需要大量“可理解语料”的输入,并且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 实验表明,儿童接触第二语言的质与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第二语言学习速度的差异(Ellis & Wells,1980)。 也就是说,当学生接触到更大量且优质的语言环境时,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速度会更快。 Ellis(2014)还指出,只有学生接触的语料是“可理解语料”(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对语言学习有帮助。 因此,教师有责任选择让学生容易理解的教学材料,例如课程主题相关文章、视频片段以及听力材料。

具体来说,在语料输入方面,教师应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应用第二语言。 因此,目标语言应该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而更应被视为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工具(Larsen-Freeman & Anderson,2011)。 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该选择真实的语言学习材料,也就是说,“可理解语料”需是原汁原味的。 正宗的语料输入有助于语言学习者了解该语言是如何在真实语境中得以应用的(Larsen-Freeman et al.,2011)。 并且,许多语言知识不是有意习得的,而是无意识输入的,因此除了课堂讨论和讲座等语料输入外,还需要大量其他的输入(Ellis,2014)。 比如,教师不仅应为学生提供额外的阅读资源,还应提供相应指导及策略,以向学生展示如何有效利用此类资源。 因此,通过课堂上及课堂外大量而真实的第二语言输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互联的第二语言环境。

成功的语言教学也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 Ellis(2014)指出,在学生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语言的应用通过反馈促进语言学习的进步。在该应用和反馈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协调人”(motivator)和“引导者”(advisor)的作用。 当出现混淆或误解时,教师应该通过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如反问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在此类问题中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或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含蓄地提示学生,而且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参与讨论。 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间发言机会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配课后写作任务。 激励输出类的任务可以刺激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写作(Larsen-Freeman et al.,2011)。此类写作任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独特观点及个人声音的平台。

(二)均衡的活动安排

教学原则2:成功的语言教学需要平衡地在课程中安排活动。 课堂活动在第二语言教学,尤其对于初学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他们接触到的材料及资源(Larsen-Freeman et al.,2011)。 由于日常的语言交流基本是通过“听力输入-口语输出”这一过程实现的(Larsen-Freeman et al.,2011),因此课堂中安排的活动应该是互动的、灵活的、交际型的。 此类课堂活动主要包括肢体反应类活动、游戏,以及问答练习等。

正式课堂前的热身活动对于第二语言初学者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热身活动中可以灵活应用“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比如,在正式上课前,教师用第二语言同学生打招呼,并鼓励学生积极回应并分享他们的日常经历和感受。 此类小型快速的热身活动尽可能地为每位同学提供了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并与教师建立更亲密的关系(Larsen-Freeman et al.,2011)。此外,教师向学生发出行动指令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官投入,通过发出表情、肢体活动等指令使得学生将这一指令具化,此类指令对外语初学者有显著成效(Browns & Lee,2015)。

除了增强互动、鼓励学生输出外,活动还旨在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 教师还应在语言教学中通过互动来开展应用知识的活动。 基于研究者教学经验及观察,直接的问答练习是教学中最常见且简单的活动。 对于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说,教师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如用一般疑问句提问,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仅需要回答“是”或“否”;而对于中级甚至是高级学习者来说,教师可以关注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论述。 教师还可以点名提问,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调整提问的问题。 在这方面,教师需考虑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方式,甚至是学生的国籍、文化背景以及家庭经历,来避免出现“尴尬的沉默”(awkward silence)的产生。 此外,教师在输出新知识时,可以指导学生联想自身经历来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亲身经历代入课堂情景(Brown et al.,2015)。 这类问题会引导学生想起以前的经历,从而使新知识印象深刻。

此外,测试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活动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发出一些特殊指令,比如研究者在观察美国杰斐逊县公立学校(Jefferson County Public Schools)英语课堂时发现,教师下达了有趣的指令:如果学生理解了教师输入的新信息,就用一根手指点一下自己的鼻子。 这一指令可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或同学讲话时注意认真倾听。 此外,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活动,如绘制思维导图,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类活动,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三)评估测试以及实时反馈

教学原则3:成功的语言教学将对学生的评估与测试融入教学过程,并且要求教师针对评估结果进行实时反馈。 Katz(2014)认为,评估与测试是指针对未来教学计划收集学生信息的过程。 评估与测试可以分为分班测试、诊断测试、水平测试以及成绩测试。 当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时,课堂评估与测试可以为学习和教学提供有用的信息。

课堂评估与测试可以展现学生的强项与弱项,从而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Katz(2014)将“与教学一致的评估”分为两个目的,一是总结性目的,旨在检查一段学习期的结果;二是形成性目的,旨在在指令下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这种快速且非正式的评估揭示了学生潜在的弱点,也给教师些许提示来找出学生针对知识理解偏差的根源所在。

课堂评估和测试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生当前水平、教学的有效性等优势,教师的实时反馈也对成功的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Lyster 和Ranta(1997)将教师反馈分为五类:隐形反馈、澄清请求、重复法、具体纠错以及元语言反馈。 Larsen-Freeman 和Anderson(2011)也指出,日常的语言交流总是伴随着传递各种信息和意义的快速和实时的反馈。 因此,在课堂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应该留意学生回答的闪光点或是潜在的问题,来根据教学目的给予及时的鼓励引导或者纠正。 此外,由于反馈的程度和频率因教师、学生、班级类型、学习目的等因素而异,教师还应该注意针对不同情况来灵活地调整反馈内容和反馈方式。

四、 结语

根据Shin(2014)的研究,初学者的可选环境应该侧重于语言意义,在学习期间,它应该包含大量的可理解语料的输入和一个舒适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相互交流以及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机会。 这些可理解语料需是原汁原味的。 通过真实语料的输入和输出,学生可以自然地获取第二语言的知识。 课堂活动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活跃起来,充分进行课堂互动以及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此外,评估与测试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帮助检查学生目前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帮助教师灵活调整未来的教学计划。

然而,教学原则因教师的经验、喜好、教学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没有唯一定论,它是教师独有的系统性成果,且具有借鉴意义。 文章总结的教学原则只是研究者通过观察、教学以及辅导过程中的亲身经验总结所得,因此,由于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无法涵盖所有的第二语言课堂以及教学情况。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语料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