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中英自译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以《金锁记》翻译为例

2020-11-25王亚敏

现代英语 2020年13期
关键词:曹七巧金锁记张爱玲

王亚敏

一、 引言

张爱玲(1920—1995),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知名现代主义文学家及翻译家。 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她的作品,但人们通常对她的英文自译作品知之甚少,其大部分英文译文作品都是在她移居美国后完成的。 1955 年,张爱玲移居海外,因此她的中英自译作品几乎都是在此阶段完成的。

作为文学家,张爱玲十分成功,她的很多经典作品人尽皆知,她的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比如《倾城之恋》《半生缘》《沉香屑·第一炉香》等,其中很多经典已经搬上大荧幕,她在描述男女感情时细腻的笔触,在描述旧上海韵事时敏感的角度等均受到广泛赞誉。但在写作方面的成就以外,她作为翻译家的身份却鲜有人知,有一部分原因是她的自译作品非常有限,却也有几部经典值得中外读者品读。 其中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是她的成名小说之一,于1943 年问世,因为作品中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压抑的情感,《金锁记》发表后广受盛赞,该作品针砭时弊,无情地揭穿了旧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迫害,其中主人公与周遭人物最终的人生悲剧使读者不得不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唏嘘,为人物的遭遇与生平发出悲叹。 该作品被夏志清赞誉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本人对《金锁记》也是十分钟爱,先后对其进行过四次翻译与改写。

二、 概念隐喻

Lakoff & Johnson 在其所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该书打破了原来学者们对于传统隐喻研究的已有框架,提出了对于概念隐喻更加精准的定义。 人们对于事物认知伊始,是感知直观、具体的事物,随后人们通过自我联想与想象,才会把已知事物与一些具体或抽象的新事物相联系,找到它们的相关点,然后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概念隐喻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文化研究大有裨益,它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为诸多语言文化现象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 张爱玲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承载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与积淀,在其自译作品中张对“概念隐喻”的使用更好地传递了原文情感,有效地促进了文化联系。

三、 《金锁记》译文中概念隐喻策略的应用

在《金锁记》的翻译中,张爱玲频繁使用了概念隐喻策略,此策略的使用不仅帮助目的语读者了解源语文本发生的特定语境,还引导西方受众进一步了解隐喻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 文章精选了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例1:《金锁记》

对应译文:“A Golden Cangue”

分析:《金锁记》中的“锁”直译为“lock”,但是如果这样翻译的话只能体现出单纯“禁锢”,而“枷”是古代的一种刑具,很多影视片中有“枷”的使用,套在刑犯头上,将其双手与头固定在一起,用铁链锁起来,从而达到限制其行为,使其无法动弹的效果。 在此处“枷”比喻曹七巧心里一种无形的对金钱的崇尚,拜金使得她放弃自我幸福,牺牲一切,拜金也使得她自我压抑,随之偏执疯狂。 曹七巧是可悲的,她对待婚姻抱有的物质执念,日积月累慢慢演变为禁锢在她身上的“黄金枷锁”。 对于物质的追求、无爱婚姻等所有的一切压迫她变得扭曲、自私、冷漠,甚至丧失人性。 她更深层次的悲剧在于她不仅是个受害者,更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她的迫害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亲生的儿女。曹七巧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可悲可怜可恨且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例2:月亮——朵云轩信笺上一滴泪珠

对应译文:“like a teardrop on letter paper by Toyun Hsuan”

分析:张爱玲在此处将美好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信笺”本身给人感觉干净整洁,却要在上面落上一滴泪珠,给人一种美好事物受到破坏的凄楚之感,泪珠在信件上晕染开来,给人一种透过一片迷雾看世界的落寞感。 作者在此运用这种隐喻,给人呈现出一种此处美好的月亮带着凄凉之感,“泪珠”的比喻,形象而独到,在东西方读者中皆可产生共鸣,达到无障碍情感沟通的目的。

例3:酸梅汤——夜漏

对应译文:“keeping time like a water clock”

分析:该段中,酸梅汤并非一泄而光,而是滴滴答答流淌不尽之感,这种画面以及意象直喻七巧的内心世界,屋子的安静和酸梅汤滴落在地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就像七巧空虚无助的内心,慢慢袭来的疼痛感更加清晰。 这一段的翻译中,句中“夜漏”翻译为keep time like a water clock,象征生命与时间像夜漏那样不停地前行,但七巧本人的幸福追求此刻戛然而止。

例4:曹大年——锯了嘴的葫芦

对应译文:“like the gourd with its mouth sawed off ”

分析:文中张爱玲用“锯了嘴的葫芦”指见了妹妹面不说话,一言不发的曹七巧的哥哥曹大年。 中文称“闷葫芦”,是指不苟言辞、内向的人。 在译文中翻译成gourd with its mouth sawed off,比喻平时能说会道,十分健谈的人在此刻却十分沉默,作者在此处使用概念隐喻,十分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个性特征。

例5:指甲——水葱

对应译文:“those nails of yours, as slender as scallions”

分析:在这句作者使用概念隐喻,作者将“指甲”暗喻为“水葱”,两者拥有同样的特征,修长且细嫩。张爱玲在原文当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修长的意思。 但在翻译中,使用slender 一词作为修饰词用以形容scallions 的特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手指甲修长细嫩的特性,禁不起粗活重活的折腾,该词在译语中的使用能使读者迅速心领神会,更好地了解原文含义。

例6:损友——狐群狗党

译文: “that pack of foxes and dogs”

分析:在此处,张爱玲将不良友人直接比喻为了“狐朋狗党”,其中“狐”和“狗”两种动物在中文中皆带有贬义,狐狸奸诈狡猾,狗不辨是非,因此有“狐假虎威”“兔死狐悲”“鸡鸣狗盗”“狡兔死,走狗烹”……这一系列带有贬义的“狐”与“狗”相关的成语或俗语,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之中,这两种动物不具备挚友所具备的属性,所以在此处表达“酒肉损友”,比喻非常形象。 译语中使用foxes and dogs 的译法,能够忠实原文,表明主题,也能够向西方读者精准地传达信息。

例7:晴天的风——白鸽子

对应译文:“like a flock of white pigeons”

分析:此处张爱玲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曹七巧的小叔子季泽正在行走时的状态,长衫搭肩,晴天的风像白色的鸽子般钻进纺绸裤褂,作者十分形象地运用比喻,译文中使用pigeon,非常创新,使西方读者也能感受到晴天里的风灵动飘拂之感。

例8:脸——小长桂子

对应译文:“narrow little face fell to its full length like a scroll”

分析:张爱玲在形容弟媳兰仙对当年自己草草出阁成家一事如鲠在喉时,表现对方拉着脸不开心。 在翻译时,张使用了scroll 一词来形容兰仙的脸,像画卷。张爱玲的词汇非常具有创造性,精准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 西方的读者在品味这里的概念隐喻时也非常直观,毫无障碍。

例9:小金坠子——铜钉

对应译文:“like two brass nails”

分析:这句当中,隐喻明显,作者采用夸张的比喻,将“小金坠子”比作“两只铜钉”,作者使用“铜钉”这种毫无温度的比喻意指曹七巧毫无灵魂的生活。 这些残忍悲怆的词汇给了读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一种美丽而悲怆的气氛油然而生,读后不免会对七巧的命运扼腕叹息,西方读者阅读这样的译文也能理解其中含义。

例10:曹七巧——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

对应译文:“a butterfly specimen in a glass box”

分析:此处张将曹七巧比作“蝴蝶的标本”,比喻她虽然外表打扮美丽,但她实际背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压抑而阴暗,心里疯狂又绝望,她就好似那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看起来美丽,但实际就像“标本”毫无生气,形容枯槁,生活早已处于一片黑暗。

例11:曹七巧——没脚蟹

对应译文:“a crab without legs”

分析:该段中,曹七巧将自己比作“没脚蟹”,翻译为a crab without legs,比喻能力不足,没有才干的一类人,体现出曹七巧因自己没能力养家糊口,儿子尚小需要抚养等一系列问题而对未来产生无尽担忧。 在分家产的时候使用这种自贬的措辞,其实是曹七巧企图博人同情,从而多得利益的手段。

例12:长安——一棵盐腌过的较嫩的雪里蕻。

对应译文:“like tender bunch of vegetables that had been salted”

分析:在这句中,曹七巧将自己的女儿长安比作“雪里蕻”(芥菜的变种)。 在这里,作者翻译为tender bunch of vegetables,其中tender 一词寓意长安本身是年轻的,像雪里蕻拥有生机无限的生命。 可是她在她母亲的折磨下,像是被盐腌过的,青绿的生命缺乏水分,生命萎缩。 作者在此将曹七巧的女儿长安比喻成盐渍的雪里蕻,意在通过生动的比喻刻画人物形象。

例13:月亮——一个白太阳

对应译文:“like a white sun”

分析:本句中,在曹七巧的折磨下,儿媳妇芝寿的眼里,正常的月亮变成了漆黑夜空里悬着的“白太阳”,白晃晃的狰狞恐怖,此处的表达反常且诡异。 张爱玲借着此比喻,打破了月亮原本美好静谧的意味,反而诡异阴暗,令人无处躲藏,传递着死亡的信息。

例14:泪珠——骤雨

对应译文:“as a shower of tears”

分析:在这部分中,曹七巧的女儿长安在母亲的控制之下,最终被命运扼住了喉咙,在绝望之后,她泪如雨下。 作者在译文中使用shower of tears 的表达,表明长安绝望后的珠泪盈眶,十分契合语境。

例15:稀稀朗朗的梧桐叶——金色的铃铛

对应译文:“like golden bells”

分析:在此部分整个语境中,“太阳”作为主要意象出现了多次。 刚开始,长安仍是活泼的,她心怀希望,“她迎着阳光,走到树底下”,她以为一切只是暂时的,希望能找寻到她遗失的美好。 阳光照在她身上,给了她黑暗中的一丝亮。 美好一去不复返,幸福与她擦肩而过。 作者在这时将“阳光下的树叶”比喻成“金色的铃铛”,在译语中使用golden bells 的说法,用美好的事物衬托长安无助无望的心情,她的遭遇可悲可叹。

通过以上例句分析,可以看出,张爱玲在自译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概念隐喻,使她的语言表达自成一体。这种隐喻表达有效地衔接了东西方文化,促进作品中相关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 结语

整篇文章从概念隐喻角度对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进行分析,从作品中选取一些案例进行中英对比分析,发现作者在《金锁记》自译文本中通过大量使用概念隐喻的方式,体现了在不同的心理活动下,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映射是不同的。 通过概念隐喻的渲染,作者可以引导读者进行更加广阔的想象,而张爱玲在《金锁记》英译本中通过对概念隐喻的运用,使得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性更加呼之欲出,也使得读者对曹七巧周遭因她而受到创伤的人充满同情。 张爱玲通过对概念隐喻的运用,向西方读者传递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突破文化障碍,达成文化沟通。

猜你喜欢

曹七巧金锁记张爱玲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九月雨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人性、神性和魔性的同构
——曹七巧形象的另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