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11-25王蕴懋姚华均通讯作者
王蕴懋 姚华均(通讯作者)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660)
为了深入探析中西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的方式,探析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规范治疗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使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 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43 例患者接受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0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6 岁,最小的48 岁,平均年龄为(64.37±3.47)岁。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21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5岁,最小的48岁,平均年龄为(64.21±3.37)岁。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以西医理论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合理的选择药物,本研究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使用该药物时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阿司匹林每天服用1 次,每次100mg。阿托伐他汀服用时每天服用1 次,每次20mg,服用时间为每晚睡前。单硝酸异山梨酯服用时每天服用1 次,每次40mg。美托洛尔服用时每天服用2 次,每次12.5mg。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根据其变化对药物的使用进行适当的调整[1]。
观察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方法,选择生理盐水250ml,并将络泰注射液融入其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 次,治疗周期为14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状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尤其是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统一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其中两组数据比较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分别为(3.23±1.45)次、(1.92±0.73)min;对照组分别是(5.73±1.34)次、(5.58±1.83)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s)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s)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观察组 43 3.23±1.45 1.92±0.73对照组 43 5.73±1.34 5.58±1.83 t-2.596 4.371 P 值 - <0.05 <0.0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且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主要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促进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这种情况下,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发生是冠状动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粥样硬化的现象,导致血管官腔出现阻塞所致,该病发生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心律失常、心悸、胸痛、胸闷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临床中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往常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临床中常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虽然对患者的症状缓解有一定效果,但受到患者特异性的影响,效果不够理想。所以,临床中需要对该病的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提升,心内科中西结合疗法在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
综上,使用心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