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NT-proBNP水平的影响
2020-11-25林苗左学武佟频杨忠信吴妮
林苗 左学武 佟频 杨忠信 吴妮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陕西 西安 710600)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慢性心力衰竭,本文主要讨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疾病的主要是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肌重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临床上在因缺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系统管理,常出现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各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导致患者反复多次住院,对患者的身心及家庭均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实施具有科学有效的心衰管理方案,本文主要将我院2017 年9 月—2019年9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心衰管理后,对其LVEF、NT-proBNP 水平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为射血分值降低的心力衰竭,共60 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按照电脑排列序号,将其分为2 个组别,每组各30 例患者,参照组实常规治疗及随访,其中19 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最小46岁,最大82岁,平均(63.87±6.49)岁。研究组实施心衰管理,17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最小44岁,最大81 岁,平均(64.12±1.63)岁。参照组与研究组之间,比较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知情情况下,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者;③意识正常且清晰者;④沟通、交流无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者;②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者;③伴有恶性肿瘤者;④伴有肝肾功能衰竭者;⑤中途行三腔起搏器治疗者;⑥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随访,包含①常规个体化药物治疗;②心理疏导;③饮食指导;④健康教育宣传及常规随访。
研究组实施心衰管理,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制定更严格的心衰管理:①建立心衰患者群,每周定期回答患者的相关问题;②给患者进行心衰详细的知识宣教,激发患者自身及家庭成员参与改变的意愿,同时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以此来控制患者的心衰症状;③对处于住院中的患者,常规给予心衰的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④对于出院后的患者,对其每月进行随访,包括饮食、体重、症状、心率、心理、药物等[3-4],并嘱患者每月门诊复诊,及时进行药物调整及处理早期的各种异常情况;⑤对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患者,优先给予住院治疗[5]。
表1 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LVEF、BNP 水平比较(±s)
?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参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的LVEF、NT-proBNP水平以及再次住院间隔时间等相关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参照组与研究组LVEF、NT-pro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分别为(33.47±3.42)%和(34.63±3.54)%、NT-proBNP水平分别为(5576.18±451.20)ng/L和(5564.25±486.45)ng/L,均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心衰管理后,参照组LVEF 水平不变,实验组水平有所升高,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NT-proBNP 水平降为(1974.39±152.87)ng/L,显著高于实验组的(1036.48±48.34)ng/L,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参照组与研究组再次住院间隔时间比较
参照组患者再次住院间隔时间为(8.45±1.21)个月,研究组为(16.23±0.47)个月,参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t值=32.827、P值=0.000)。
3.讨论
心力衰竭患病率高,有临床症状者的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正在成为21 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数据中显示,年龄>45 岁人群,每年大约会新增82.5 万左右的心衰患者;而我国,年龄为35 至74 岁人群中,患心衰的几率大约在0.9%左右[6]。有许多相关文献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见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并指出该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临床症状还表现出进行性进展,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下降[7]。根据相关文献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之后的3 至6 个月内,再次入院的患者中,大约有一半的患者能够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可避免再次住院。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心衰管理方案,以此来达到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8]。
三级医院的倾向手术治疗,以及一级医院的条件所限,造成大部分严重慢性心衰患者集中在二级医院,且反复多次住院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且对医保资金是一种挑战。心衰管理作为一种可行的临床医疗干预手段,它可以协助患者树立正确评估自我的反馈机制,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医-患共同监督促进心衰的控制,从而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9]。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组实施心衰管理后,其LVEF 水平明显比参照组患者高,NT-proBNP 水平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P<0.05)。实施心衰管理,能够督促患者长期正规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早调整药物,尽早干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心衰控制,减少危及生命的情况的出现。本次结果显示,患者经过干预后的再次住院间隔时间明显比参照组患者更长,说明了干预方案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次住院频次,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采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10]。
综上所述,将心衰管理应用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治疗中,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LVEF、NT-proBN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再次住院的间隔时间,减少医保基金的消耗,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做得更多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