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常规育人管理的文化研究

2020-11-25

市场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匠育人职业

张 薇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215400)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大力培养“大国工匠”。从2016年至2019年,在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态度、创新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既有精湛的技艺,又有坚强的毅力与意志,又具备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创新品质人才,即工匠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未来匠人的摇篮,职教20条赋予职业教育重要使命,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高职院校需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在校园管理和教学教育中都要融入工匠精神,在校园内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交流分享”等活动,让大国工匠等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和展示,让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培育和传承。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古至今,我国对工匠精神就有尊崇和弘扬的优良传统,《诗经》中的“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是从业者在职业价值、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上的表现,诠释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要素。①敬业:是从业者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状态,是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展现出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态度。②精益:即精益求精,是从业者的职业品质,表现出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追求精益求精,乃至追求极致的品质。③专注:是对细节的耐心、执着和坚持,内心充满了笃定的精神,是“大国工匠”应该具备的精神特质。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意味着执着的精神,坚持和韧性的表现。④创新:即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工匠精神是一种认真严谨、追求精致、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中国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迈进的关键,是推动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工匠精神成为人生的价值标杆,成为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职业教育应肩负起弘扬工匠精神的责任。

二、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常规育人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非常重要,是灵魂,更是凝聚精神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担负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现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坚定踏实、实干的态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坚定梦想,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百折不挠,同心同力地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

工匠精神和大学生常规管理育人的融合培育,一方面能活化校园文化新的生长点,创新德育模式,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保障,同时也是职教20条的“三全育人”人才观的实践探索。另一方面能端正大学生对待未来职业的态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的人才。工匠精神的融入,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人才保障。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性精神,通过文化熏陶,使得大学生具备崇真、向善、求美的理想主义,所以工匠精神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诉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能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一)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是必然结果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面对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以及相关课程,同时也要在学生的精神道德层面不断更新要求,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大量的大国工匠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文化育人的全新理念,秉持立德树人,培育高素质文化和技能的人才。

(二)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是现实需要

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高职院校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场所,因此,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指路明灯,是新的价值取向。一个国家制造业之强大,主要表现在制造技术工人的高水平,没有了工匠精神,那大国工匠的培养就失去了方向。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就必须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通过各种形式开设相关的实训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行业协会,健全学生的社会实践机制,优化社会实践的模式,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社会实践岗位。

(三)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常规管理是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我国要实现新时代的强国,就要依靠质量提升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高职院校一定要紧跟“质量强国”的战略,耐心专注、追求精致和卓越的品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目前社会需求所展现出来的对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这样才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高水平。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要想发展,必须依靠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要想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青年一代是希望。因此,应对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培育大国工匠,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尤为重要。

三、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常规管理育人的途径

大学生常规育人管理的主体具体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良好学习观念和合理生活方式的引领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人生规划的导师,他们在管理育人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工匠精神作为当代中国亟须的一种职业文化,蕴含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两者具有紧密的契合点。大学生常规育人管理的文化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精神的成长。常规管理包括生活方面、精神层面、知识层面等,要多方面培养文化认同感,形成一个主体,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多方面教育体系的“1+N”的合力育人模式,确保合力育人的效果。在日常管理教育过程中,急需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全面改善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承担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责任。

(一)引入工匠精神,进行课堂沉浸式文化育人

大学生常规管理过程中,要牢记立德树人,面对近年来大学生呈现出来的个性化发展倾向,他们很难完全认同管理者的育人方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全面接受知识,作为管理者势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沉浸式、交互式的育人方式能很好地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设置相关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增强其职业自信心和荣誉感。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大国工匠、非遗文化和红色教育,通过一些主题班会、专题党课播放“大国工匠”等视频资料,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贯穿到日常学习与劳动生活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在校园内开展心理辅导时也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进去,引导高职校园的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必需的品质。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利用课程思政,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的背景资料、数据分析等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课的教学中,将行业中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则融入其中;在公共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大国工匠的优秀人物,引导学生以此为榜样,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将工匠精神植入大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下意识地把这些榜样的职业精神内化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习惯。

(二)提高第二课堂育人实效,提炼专业特色优化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有参与性强、模式多元化、自主自发性等优势,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依托“一个学院一个品牌专业”建设,各二级学院逐渐探索出课堂内外、专业知识与特色活动一脉相承的育人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提供有效平台,同时也结合院系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院系文化品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入融合,相辅相成,使得学生不仅在专业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能在课堂外将专业技能发挥出来,课堂内外相得益彰,通过特色项目的培育打造,各院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创新实践、技能拓展和价值塑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满溢工匠精神的环境中,在校园内、教室墙壁、过道走廊展示匠人事迹、名言警句,营造全新的工匠精神的外在校园文化。结合学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宣传大国工匠楷模的事迹,并组织学生与企业中的能工巧匠面对面交流,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开展职业素养的讲座。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可以定期开展“向大国工匠学习”“我心目中的楷模”“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等征文比赛,举办体现工匠精神的各类作品展,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行动中领悟工匠精神。

(三)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依托专业实践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职业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系列活动开展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各院系围绕“一个学院一个品牌专业”的建设理念和宗旨,突出专业知识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培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通过渗透融合、熏陶浸润,引导学生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化,逐步实现专业教育,特色活动、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形成课内课外合力、线上线下互联、校内校外协同的浸润式文化育人品牌名片。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内容中,与行业企业联手建立“大国工匠百家讲坛”“百企工匠绝技展示”等教育载体;建立与专业群岗位高度契合的企业联盟,设计“大学生课余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建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良性互动,使“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的内在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终构建起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理想,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总结

“工匠精神”是内化于心的精神力量,也是外化于行的职业意志与毅力。大学生常规管理既要求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产习惯,同时也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工匠精神”培育和大学生常规管理育人融合不紧密,“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融合在大学生常规管理育人的全过程,大学生常规管理既要求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产习惯,同时也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更是新时期“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塑造和品格养成,贯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不断创造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工匠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