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计划,分层进步
2020-11-25
作业的接受主体是学生个体,所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是完成分层教学的重要措施。分层作业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让学生理解分层作业的意义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师将传统的作业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之后更好地应对分层作业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更加系统地进行分层模式的教学,制定出更加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变单一为综合,作业目标分层
作业模式形式较多,传统作业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等,作业的目标就是单一地让学生掌握书面上的内容。而作业分层就可以将多种作业形式结合到一起,可以是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操作作业、阅读作业、表演作业等,以此来达到丰富学生感受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作业内容的丰富度。这里的分层主要体现在作业目标的分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指导不同的学生达成不一样的目标,即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对应提升能力,未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利用作业继续完成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的分配上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
例如,传统的口头作业形式主要包括朗读、背诵等,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课文里的内容,通过重复记忆完成教学目标,而作业分层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不能仅限于口头的作业形式,还需要增加一些互动,将口头作业转变成表演作业,让一般的内容呈现方式转化成利用肢体活动和口头的双重形式,以此来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二、变积累为应用,作业功用分层
课本之后的题目包括多种类型,有抄一抄、练一练、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作业有着不同的功用。功用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积累型、实践型、拓展型、探究型。不同的作业功用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分层,有一定积累量的学生才可以进行游刃有余的实践,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做不同的分层,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发展不同的能力,真正做到有用的学习。作业功用不同于作业目标,功用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衍生。
例如,积累型的作业目标一般是通过不同的作业形式不断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的过程更多是积淀的过程;更进阶的形式是实践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常用的形式是直接动手或者表演,通过表演和动手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不拘泥于作业表面是作业的功用;剩下的拓展型作业和探究型作业是从更加深远的角度入手,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学生的基础能力是积累,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展实践能力,进而实现成长。
三、变课堂为日常,作业内容分层
作业的内容从地点上来说主要包括教室内、校内、家内、社会上等,不同形式的作业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根据作业的内容分层,帮助学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学习,由于交流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日常生活其实是最简单的作业场域,课堂上的氛围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和紧张,所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分层作业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针对没有及时掌握教学内容的同学,作业形式应该更趋向于日常化,和家长或者同学一起完成学习内容,降低作业的难度,形式可以是向父母背诵学习的内容或者是向父母解释一种概念;更高阶的学生就需要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内容,形式可以是课堂演讲或者是课堂教授等。以此为基础,充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变日常为系统,作业评价分层
对于教师而言,传统的作业评价就是根据学生作业答案的正确性给予评分,这样的形式比较单一日常,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不能激发学生的作业热情。教师可以将作业分层的评价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评价系统,将每一次的作业评价当成是一次阶段性的评价,根据阶段性的作业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样形成的系统性评价就能更好地服务于新的作业分层内容,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自己出错的环节,便于学生自己做出改进。
同时,评价模式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是人前进的一种力量,给予学生激励从另一个层次是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激励的对象主要是相对落后的同学,利用一些非智力性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同时将这份价值和意义转向学习,争取获得学习上的进步,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入门学科,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引导性作用,作业的分层可以在宏观方面加大学生对于作业的自主选择能力,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合的选择。在新的作业体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能力和自身的自主选择能力,帮助学生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通过分层作业下的分层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