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其源泉,让学生自主习作欲流之远——刍议多样性活动融进的习作教学
2020-11-25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每每谈及习作教学,总能看到教师倾力指导后,期待的习作水准与学生的实际习作水平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细细思忖,生活的单一化恰是学生习作灵感枯竭、表达匮乏的症结所在。古语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要想让学生的习作如汩汩春泉徜徉出生命的活力,笔者认为借多样性活动的融进,可以让学生习作再赋生机。
一、厚积薄发——阅读活动为习作蓄力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是学生习得习作范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厚积薄发”是需要学生大量阅读的。
1.以课内阅读为范式
学生要实现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课堂是其根植的沃土。教师在课上要充分运用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学文中感受作者丰富的语言及巧妙的表达。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通过对经典文字的品味赏读、对精彩写法的反复涵咏逐步获得写作的规律与方法,最终通过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目的。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我们看到教材编写中更加注重“读写结合”,从三年级起就安排了读写例话和专门的写作单元。针对习作训练,编者将大量与单元习作有勾连的文章编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落实习作目标,选文还结合单元习作在课后设计一些小练笔,意在指引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单元习作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读与写的目标。借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来说,我们发现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习作要素则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细读教材不难发现阅读与习作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语言训练的渗透意识,将习作训练的要素巧妙植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针对教材中的文章构段特点可以适时布置仿写练笔的作业,借课内阅读的示范,做好读与写的迁移与运用,为学生后期习作降低难度。
2.以课外阅读为储备
阅读与习作相辅相成。当阅读储备充沛丰盈,习作表达就会游刃有余,当习作表达得心应手,又会带动阅读兴趣潜滋暗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借鉴他人作品中语言的精粹、写法的精妙、情节的精彩,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达到习作的前置性渗透。在这些活动前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明确习作内容在教材编排中的训练目标,借助梳理出的习作训练点选取与其有关联的阅读材料,通过课外的补充阅读潜移默化地为学生习作做好积累与铺垫。让学生学会在课外阅读中寻找、选取习作材料,形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博采众长——学校活动为习作助力
高年级的实用性习作往往是结合活动进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攫取到课堂以外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这些活动可以和国家节日活动相结合,如元旦、除夕等。教师可把握好有效契机,巧妙找到入口,精心策划与习作相关的系列活动。
三、触类旁通——体验活动为习作发力
心理学理论中谈到情绪情感参与的体验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们可根据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心理特点,与“习作教学要求”相关联的体验式活动,在情境参与中、活动互动中获得认知,丰富习作素材。
1.与课堂联系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习作教学的膨化剂,因此可将游戏融入各学科。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全身心地参与体验,尽情地享受乐趣,因“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所以就有了有感可发、有情可抒的游戏类习作。
2.与课堂联系的编演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借助想象和幻想来理解生活,世界会更加深刻。因此就有专家指出,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既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作文和观察作文,而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借助丰富的想象进行课本剧编演活动就是很好的一种习作训练方式。孩子们乐在其中也获益其中。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策略单元,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预测。这个单元选编了几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学文后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借助编演预测不同的故事结局。孩子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声情并茂的表现、奇思妙想的续编,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为他们后期本单元的习作“续编故事”完成了体验式的感受,活动为习作发力。
3.与课堂联系的绘画活动
低段学生可以利用图画的直观性进行多种与画有关的(写话)习作练习,例如:可让学生创造性地画画,然后根据画面的内容编故事,再写话;可让几幅互不关联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创编故事,然后写话;可以进行漫画作文,为自己的习作配插图等。总之,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写话(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水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多体验生活,认真感悟,才能写出内容丰富而有灵气的文章来。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可以来源于学生们参与的各种活动,多样性的活动就是源头活水,它定会使学生习作表达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