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2020-11-25刘思萍
刘思萍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丹灶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1]”。在推动语文教学与时不断俱进的进程中,教师不仅应不断优化教学思想理念、创新施教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和谐的有效课堂,还应促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从而为其高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奠基。但在当前教学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模式较单一。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2]”。为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应一味地进行传统呆板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较为被动的学习地位。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性语言学科,语文既有奠基作用,也具有综合性、思想性等方面的特点。虽然学生日常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但也应提高系统性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温故知新,避免定式讲授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枯燥、无聊之感。
1.2 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既包括对学生语言及文字方面的应用能力,也包括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能力的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要求达成,必须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其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受年纪所限,因生活阅历、认知水平不高,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其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对教师讲授的大道理、方法技巧多为一知半解,甚至很多都不理解。忽略兴趣培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教学效果欠佳,还造成“难教”问题。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2.1 创新性。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为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秉持创新性原则。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新鲜的学习感受,使其发散思维、主动参与学习;另一方面,应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其具有对语文学习的好感。
2.2 适宜性。一如前述,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而言。故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应注意适宜性原则,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但又不宜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语文教学模式应丰富有趣,但也需能恰到好处的促进学生学习理解,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看热闹”。
2.3 多样性。语文教学应当是根植于现实生活,又面向未来的。为此,教师不仅应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使其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更需依照人教版不同板块/单元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以多元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教师走进学生,才能掌握真实的学情,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施教策略。例如:笔者在人教版三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运用情境构建的方式进行激趣,有效设问不仅调动了学生高昂的探究热情,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发言更是别有新意,增强了学生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师便可在类似题材的教学内容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3.2 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还应积极运用创新施教模式。例如:为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使其与文本人物“对话”,在人教五年级下《晏子使楚》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剧情表演,使学生感受晏子的人格魅力;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梳理,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伙伴。以创新教学,做好中小教学衔接。
3.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将使学生受益一生。为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人教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教学前,教师可制作微课,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感受传统年文化、品读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以及观察其写作方法等。在课上以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解答预习问题,提升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共享自学经验。
4.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多元施教能力,更需具有“以生为本”的意识,提高教学的全面性。为此,一方面教师应不断自我完善、提高施教能力;另一方面需将语文教学与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相融合。从而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使其具有学习积累的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