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读写结合的“泉眼” 巧设练笔

2020-11-25黄春花

名师在线 2020年1期
关键词:泉眼习作笔者

黄春花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巧设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使师生都能获得较大的益处。

一、认真钻研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泉眼”

笔者在一份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为我校四年级中随机选取的50名学生)发现,认为作文很难写的学生占80%,认为自己写作文很难写得具体生动是主要原因,认为学课文与写作文有联系的仅占20%。学生出现这种状况和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关,大多数阅读教学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每单元的习作练习另外安排,教师甚至不会做具体的作文指导,这样就不能真正体现教材的价值。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研读教材,笔者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而且教材编排都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以北师大版本教材为例,每一册教材都有若干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最后都设置了“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中的“课外拓展”“妙笔生花”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设计的,因此本单元的主题课文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习作模仿的对象。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我们就更应该认真地利用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每教一篇课文,教师都应尽可能设计写作训练,使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他们的读与写的能力都得到增强。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练的时机,让学生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巧妙挖掘训练“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结合文章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1]。

练笔的内容应与读的内容保持一致,以求读写互促。如何准确找到这个“泉眼”?刚开始,笔者觉得文本读与写的结合点不明显,不容易找准,于是深入课堂,与同年级段的教师共同研究,细读文本,精心备课。一段时间后,笔者对文本的解读渐渐深化,对文本资源的把握渐渐明朗,开始懂得把读与写的结合点细化到一个词语、一组对话、一个句式、一个段落、一处细节,甚至是一个标点上。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在“知能迁移时”练笔——由此及彼,趁热打铁。体会精妙词句,学遣词造句;感悟精彩段落,仿段落方法;体味精巧篇章,悟文章写法。

第二,在“思维发散处”练笔——因势利导,开拓思路。寓写于认知冲突处,寓写于角色置换处。

第三,在“情感喷薄点”练笔——顺势延伸,情动辞发。推敲词语,激活形象;描述画面,展现形象;延伸结尾,丰满形象。

此外,笔者逐步尝试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遣词造句的讲究等角度入手,注意指导学生有关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等几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从而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给习作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并灵活运用它们[2]。

二、在读写结合的“泉眼”处,巧设练笔

找准了读写结合的“泉眼”后,如何巧妙地进行形式多样的练笔呢?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不同层次来设计多样化的小练笔。

(一)学习典型,练习仿写

1.典型句式的仿写

句式训练是一、二年级习作教学一个明显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典型句式,让学生在学中练,达到能力的迁移。

2.典型构段方式的仿写

三年级习作训练重点是学习构段方式,教材选编的很多课文的构段方式是清晰明了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仿写,能使他们很好地过渡到篇的练习。例如,三年级《海底世界》一文的段落是明显的总分结构,教师可以结合时下的发展,让学生围绕“千姿百态”一词模仿这种总分结构,这种写作训练的难易程度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他们能够愉快地完成。

3.典型写作方法的仿写

例如,《小镇的早晨》一文的第三段描写了早市,教师设计仿写片段“菜市场一幕”,让学生对看到的人和商品、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行描述,这为第六单元的习作《记一次自己的购物经历》做好了铺垫。

4.特殊标点仿用“小练笔”

例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中往往要用几句话把一件事概述出来,事件中缺乏人物对话,即便有对话,也是很单一、枯燥,而且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北师大版第五册的《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很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于是笔者设计了一堂《提示语巧搬家》的读写指导课,让学生感悟到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之后笔者让学生仿写一组对话,要求提示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写对话,并正确使用了标点。

(二)填补留白,扩展情节

文章常常有留白处,或是一种表达的技巧,或是情感的需要,或是留给读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留白处,巧设练笔。

首先,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

其次,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例如,北师大版《一枚金币》一文中的“儿子”说:“我为人当牛做马,才挣来一枚金币……”教师可以抓住“当牛做马”一词,让学生想象“儿子”都干了哪些累活儿、苦活儿。

最后,抓故事情节开展“小练笔”。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笔者常常强调在写人物做事之前先写他是怎么想的,为了让学生练习,同时也能走进人物的内心,笔者抓故事情节开展“小练笔”。例如,在讲授《跳水》一文时,让学生思考“船长开枪之前会怎么想?”并写下来。再如,在讲授《包公审驴》一文时,“包公听完刘五陈述后,皱着眉头想了想,具体想了哪些?”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练笔,这样既能使学生走进文本,又能使他们将这种思维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删繁就简,概括缩写

一般故事性较强、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练习缩写,训练其概括能力,如北师大版第七册的《草帽计》《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合理的构思,尝试改写文章或材料。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读与写结合点的敏感捕捉、巧妙引领,在精讲中巧设练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练就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也有助于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

猜你喜欢

泉眼习作笔者
大地的取水者
大地的取水者
老师,别走……
一起走过的日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小 池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