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1-25沈国庆
沈国庆
(甘肃省华亭市上关镇中心小学,甘肃华亭 744104)
引 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是常见教学设备,具有多种功能,和板书形式相比,其更加具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技术能将教材中文字转化为图片、视频的形式,而且丰富多彩的画面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1]。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能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中,能够激发创新思维,降低了理解难度,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在学生观念中,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其中包含了复杂的计算和公式定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他们有新的认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情境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将知识点放在具体情境中去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2]。例如,学习了《长度单位》这一节内容后,学生对长、短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让学生估算某个物品的长度以及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情境创设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难点,构建出完整的框架体系,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加强师生互动,创建良好学习环境
师生互动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增进师生间了解,增强师生在课堂上默契配合度,进而保证知识的传递和吸收。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慢慢地,学生就会感觉教师很亲切,而且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踊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互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咨询。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更加了解,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运用可以创建出良好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当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时,学生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自主投入学习中去。例如,《位置和方向》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演示视频,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问:“以学校为参照物,自己的家在什么方向?”学生会结合信息技术的演示和深入思考后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教学资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只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知识面,如在网络上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渗透,这对学生创新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要把课外教学资源的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接受,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难度,可能会增加学生压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外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进行学习,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小学生有着强烈好奇心,因此,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拓展,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笔者通过实际观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是他们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计算、推理、验证等都有严格的步骤,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预习新课,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充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听讲,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学生只有坚持下去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四、激发创新思维,实现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能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几何图形”的相关内容时,如果教师对知识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解,会使教学过程显得苍白无力,而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立体的图形,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使他们联想到生活中更多的几何图形,进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突破固定思维局限,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3]。
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借助互联网,寻找和收集与教材同步的相关资料,完成在线学习,学习时间是非常自由的,而且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例如,在讲授完《认识时间》一课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看钟表的方法,知道1小时=60分,初步建立起时间概念。但是,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分钟,所以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资料,为学习提供帮助,进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自主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他们会独立去思考、分析和解答。
结 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为了使这一教学辅助手段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合理的利用,使二者得到有机整合,进而创新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