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迁移随时发生—浅谈小学数学中“圆”的教学策略
2020-11-25尹宇
尹 宇
(上海市宝山区石洞口小学,上海 200942)
引 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社会越来越注重教育,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讲解关于“圆”的数学知识时,一些教师采取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本质,且教学方式较为僵化,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没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导致教学内容与课堂的衔接比较突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度剖析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圆。另外,教师还要优化课堂导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迁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课程改革提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应用全新的教学观念与思想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讲解关于“圆”的知识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认为圆的知识过于抽象、深奥,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另外,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利用教材,没有为学生全面剖析教材内容,而是过于依赖教材,开展呆板式教学,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用教材上的概念为学生讲解有关“圆”的知识,没有引导学生认清圆的本质,导致学生对“圆”的认识模棱两可。学生思维受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能解决类似的习题,对于存在变动与改变的习题,学生便无法解答,没有实现教学知识的迁移。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无法使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中“圆”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本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引导学生探索相应的教学知识。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是圆的本质,其中涉及平面与集合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度剖析平面与集合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认识、理解圆的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材上关于“圆”的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圆形,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与学习圆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全面掌握“圆”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折圆纸,并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从而引入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并通过折纸的次数引导学生了解圆有无数条半径。
(二)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在以往圆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教学新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导入方式,创新课堂导入,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奠定基础。问题导入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导入法,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开始时,教师为合理引入有关圆的知识,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车轮的形状都是相同的?同学们能说出车轮的形状是什么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回顾生活中见到的轮子,从而在脑海中产生圆形的画面。然后,教师继续提问: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形吗?其他形状可以吗?三角形与长方形可以吗?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在头脑中对比三角形、长方形与圆形的不同之处,思考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问题。在这里教师为后续课程埋下伏笔,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课堂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数学上,我们如何表示圆呢?车轮设计成圆形是利用了圆的哪些特性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与探讨的内容。这时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对知识的学习,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注重知识迁移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迁移不能自然发生和完成,学生从教学教材和教学课堂上汲取到的教学知识基本属于不可迁移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应用。为此,教师应深入研究知识迁移的机制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圆”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入问题:“一头牛被拴在圆柱上,绳子长2米,牛能吃到草的最远位置在哪呢?牛能吃到草的最远位置的所有点可以构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一情境让学生观察圆的动态形成过程,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入生活现象,组织学生做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圆,从而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如向日葵、奥运五环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例如,为促使学生对圆心和半径有更加直观和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模拟“夺宝游戏”,让学生比较站成什么形状游戏才会更加公平。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尝试画圆、剪圆,使学生领悟用圆规画圆的要领,让学生感受到圆是曲线图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课前的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大量操作活动和课中的交流讨论、质疑补充,让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和探究新知等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圆的相关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剖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本质,创新与优化课堂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注重知识迁移,增强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