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绿色元素 渗透环保教育
2020-11-25王艳
王 艳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北街小学,甘肃定西 730500)
引 言
基础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素材选取大多来源于生活,在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立足于学生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帮助其更好地面向社会的未来发展。小学数学教材涉及环保教育的教学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环保教育因素,特别要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的教学氛围,正确把握环保教育渗透的关键节点,科学有效地引入环保教育元素,在学生心里播下“绿色”的种子,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一)发挥生活事例的导向作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教育,必须立足于教学材料的渗透,重视环境教育的数学思维[1]。因为数据展示可以介绍环保知识,数学问题解决涉及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运用与处理。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引进自然环境保护知识的事例、防止环境污染的事例,通过客观的数据呈现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营造教学氛围,充分挖掘环保教育因素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环保教育因素,特别是有意识地创设环境教育的教学氛围。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决问题》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师先展示图片内容,有条理地介绍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科学分析一个地区水土流失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然后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如果地球上每天的水土流失有8000万吨,安排载重20吨的汽车运输流失的水土,那么每天需要多少辆这样的汽车才能完成运输?假如每辆汽车长10米,这些运输水土的汽车排列成为一个队伍,那么这个汽车队伍有多长?”计算结果会让学生大吃一惊,一天水土流失的数据就令人触目惊心,那么一年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又如何呢?这样,学生就能深深感受地球上水土流失的现象是多么严重。
二、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是机械地讲解数学例题,机械地布置数学作业,必须要有意识地研究教材的潜在因素,努力寻找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特别是有机融合生活中的事例,自然渗透,而不是标语口号的数字罗列,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获得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统计》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寄过节日贺卡吗?”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见现象出发,适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同时大力激发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教师组织和引导各组学生统计自己家庭收到的节日贺卡的情况,让他们如实填写统计表所要求的数据,认真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认真思考统计表包含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统计表信息推算出其他数据。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后公布结果:一个班级学生46人,个人收到节日贺卡共628张;学生家庭成员收到节日贺卡共726张;班级学生及家人一共收到节日贺卡1354张。通过贺卡制作过程的多媒体画面展示,引导学生懂得:精美的贺卡必须消耗大量的木材。如果生产10张贺卡需要一棵小树,那么生产1354张节日贺卡会消耗多少棵小树?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组织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加强教学实践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的课程学习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人生经验,教师要重视活动设计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依赖教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一)查找相关资料
例如,六年级数学教材整理复习“年月日”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回答:每一年的植树节是哪一个季度?那个季度的天数是多少?3月12日作为国家的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与节日活动有关吗?”学生在课后翻查日历、阅读科普文章、上网查找资料等,充分认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世界无烟日、爱鸟周……通过课外实践探究,查阅资料,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增长了自己的智慧,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走出校园,开展实地调查活动
例如,讲解完六年级教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对家乡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的实地调查活动,详细了解当地政府对处理污水采取的措施。调查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了解到的数据,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使他们真正明确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进而使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制订环保措施势在必行。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真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面向生活实际,树立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3]。人人争当环境保护的小主人,这些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代替的。
(三)实施行动
在带领学生了解了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情况后,笔者与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一同编写了“节水守则十则”,“守则”中既有“一水多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洗脸水可以用来冲厕所”与“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等,也有“监督家长节约用水,与家长一同保护环境”的亲子互动方法。通过制订“守则”,笔者让学生在生活中从最简单的“及时关好水龙头”做起,逐渐培养起完整而全面的环保习惯,将“节约用水”的意识刻在脑海里。如此一来,学生就对生活中的节水细节引起重视,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进而使数学教学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环保教育渗透。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及时播撒绿色元素,数学教师应采取渗透式环保教育方法,要正确把握数学环保教育渗透的关键节点,在学生心里播下“绿色发展”的种子,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环境保护的意义,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在数学活动的参与中实施环境保护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