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文化之泉,让小学语文更有韵味
2020-11-25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王 静
在小学阶段学到的知识常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意味着小学是打基础的黄金阶段,只有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让学生扶摇直上。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融入传统文化是每个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利用趣味游戏,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是一群爱玩、爱笑的孩子。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这一隐性特征。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教师不妨开展一些课堂游戏活动。形式多变的活动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腊八粥啊?谁知道腊八粥和什么节日有关呢?”有的学生迅速举起了小手:“腊八节。”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腊八节除了吃腊八粥,还有什么习俗呢?大家会做些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主动回答问题:祈求丰收、祭祀祖先、吃腊八蒜等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我说你猜”小活动,比如,第一轮游戏邀请6 个学生上台,然后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负责说,一个人负责猜。负责说的学生不能直接将答案说出来,但是可以用各种信息来提示对方。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对腊八节的了解也会逐渐深刻,课堂氛围也会更加热烈。
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将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更加专注于课堂。
二、借助信息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当下,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教育领域,并且以多种形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让教学过程更加多元化、趣味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鉴于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女娲补天》动画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视频转向文本,让学生分析“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在文本和视频的呈现中有哪些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视频呈现的只是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但是文本实际涉及三个故事,分别是“女娲捏土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及“女娲补天”,而这个就可以作为渗透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此外,文本中提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而“五色”分别指的是红色、青色、黄色、白色以及黑色,其中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
案例中,教师在开展新课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了一则神话故事,无形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情境。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能实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三、深度挖掘教材,拓展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大量传统文化精髓。这些文化因子隐藏在字里行间,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双慧眼,很难将其识别出来。这意味着,教师只有深度挖掘教材,发掘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做好课堂拓展,才能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扁鹊治病》这篇课文时,当教师完成课文内容教学,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化拓展。因为课文主要讲的是“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一讲中医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扁鹊是用什么方式判断蔡桓公得病了呢?”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很快得到答案:“扁鹊只是看了看蔡桓公的脸色,就做出对方生病的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医理论中“望、闻、问、切”的概念,扁鹊对蔡桓公正是用了“望”的方式,也就等同于今天的大夫看诊。接着,教师向学生进一步询问:“为什么扁鹊一开始还会反复劝说蔡桓公看病,但是等到蔡桓公真的病入膏肓,他却不愿意为他诊治了呢?”很多学生给出答案:“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无药可救。”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入中医的治病观念——即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换言之,中医注重未雨绸缪,在病情初露锋芒的时候,就应该对症下药,不能等到病势深重才想到治疗,那就为时已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成功实现了课上拓展,既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中医文化的魅力。
案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执着于教材本身,而是积极地进行了文化拓展,向学生渗透了很多中医领域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组词造句,而是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受文化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