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朗读,让低段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0-11-25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张亚军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张亚军
良好的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与情感的感悟力,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朗读是为其搭建与文学接触桥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朗读能够引导学生直接从节奏、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走进文本,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课堂所进行的朗读训练应为系统培训,使学生能够习得正确的发音、断句等技巧,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把握兴趣方向,选择朗读材料
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往往因为初学者的身份而对朗读不甚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表现为兴致不好或注意力涣散等。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错读、漏读,甚至弃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文本材料,以趣味内容吸引学生,为进一步深入掌握朗读技能奠定情感基础。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为教学案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选取风格活泼、情节生动的内容作为导读文本,以故事性较强的寓言吸引小学生。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作品更具有耐心,朗读训练就更加易于操作。《守株待兔》的故事家喻户晓,学生能够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深挖细节,把握宋国人的情绪变化,从而以声音讲述情节,以情绪调动氛围。该作品虽然短小精悍,但文字表现能力极佳,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朗读者的情绪和声音也应有起伏。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断句,并标注重音和需要强调的内容;随后,教师邀请具备一定朗读能力的同学带读,从而调动全班朗诵情绪。对文本产生兴趣就是在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基础,学生只有投入热情和感情,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朗读作品,从而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其朗读能力。
二、扎实朗读技巧,丰富文本情绪
朗读技巧的培养是提升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以指导性较强的操作为学生指引朗读方向。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积极开展朗读技能培训。首先,学生需要学会采用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完成朗读;第二,拆分语段能够有效降低朗读与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完成有内容的诵读。基本的朗读技巧包括停顿、重音等,既是学生朗读时可以参考的指标,又是教师能够评判的标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这些技巧性操作,有利于培养其朗读兴趣。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影子》为教学案例,本文是一首节奏明快、情绪饱满的儿歌,共有两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课文,逐一解决生字词,如“影子常常陪着我”中“影”和“我”都是新字,学生需要掌握其发音,注意“影”为后鼻音以及“我”的识读。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节奏,如“影子在右/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一句的韵脚为“ou ”,促使文本朗朗上口,带给人以明快的情绪,学生可以先将这些押韵的字圈出,在朗读时注意把控节奏,从而更好地体会情绪。对于这种句子难度不大的文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语速。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越读越快的问题,最后导致节奏混乱,朗读没有情感。练习节奏把控时,学生可以分别体会快速、中速以及慢速时不同的朗读效果,结合文本内容和情感,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同时,教师可以选取适合该文本的旋律,如《影子》一文与明快节奏匹配,并在学生朗读时播放音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节奏。
三、把握朗读节奏,营造愉悦氛围
低段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心态与习惯等均表现出不适应,常常怯场,不能融入课堂氛围,会导致课堂质量下降,师生关系不融洽等。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探究科学合理的朗读课程模式,以愉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感,并从环境角度入手解决学生羞于开口的心理问题。基于文本,教师可以根据其内容、情感以及主题,利用APP、班会、表演赛等打造舒适的朗读氛围,在班级范围内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同时,班内应当形成互助互进的小组模式,在合作与竞赛双重模式的搭配下,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帮助其在朗读活动中收获自信,赢得成长。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为教学案例。《姓氏歌》以儿歌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中的姓氏文化,以问答形式调动学生情绪。在朗读本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独特形式设计课堂环节,如教师将班内同学根据座位分为两大组,其中左边小组负责提问“你姓什么?”,另一组则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答“我姓李/木子李。”问答形式能够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同时,对话能够降低学生对开口发声的恐惧感,使其在较为日常的模式中自然完成朗读任务。通过变换朗读形式,改动课堂环节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语文课堂,从形式角度提高其获得感,从而更好地完成朗读训练。
朗读是将文字化为声音的情感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力。面对低段学生,教师可以从心理、环境以及文本等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体验朗读活动,并在其中收获快乐,提升学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