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2020-11-25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
江苏省南京民办实验学校 韩 倩
小学生普遍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高效把握这一点,积极在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教师讲述一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更加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入教学内容。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高效应用故事教学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储备量,并且阅读教学的高效实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有限,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为了激发并且保护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积极通过故事教学法使阅读学习的过程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曹冲称象》一文中,教师在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完文章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激励学生把阅读内容讲出来。在小组中,学生就可以一人讲故事,其余的人听故事,轮流进行,直到小组成员全都把故事讲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没有办法顺利或者完整地将故事记忆并讲述出来,所以就需要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听故事的学生可以适时且适当地给讲故事的学生一些提示,保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接着,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位学生在全班进行故事讲述,然后根据讲述者的语言组织能力、故事的完整性和语气的生动性等评选出故事讲得最好的一名,并给这名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这样故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更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路。
二、通过故事教学,锻炼学生的写“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基本每篇文章都会配有鲜艳的图画,这些图画一是能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好地理解,二也是顺应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小学生并没有什么绘画基础,但是却普遍对绘画有很浓厚的兴趣,平常也喜欢涂涂画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将故事和图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通过故事锻炼学生的写“画”能力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放飞他们的想象力,使小学语文教学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教师首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去想象故事内容,根据图片中的蝌蚪的变化和各个动物的神情猜测故事的发展过程,先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话语来描述一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和探讨,并让学生对比书本上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自己根据图片想象出来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有什么差别。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对故事情节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片,进行简单的绘画,并尽可能地配上文字,不会写的字可以参考书本或者用拼音代替。学生完成故事的写画之后,就可以相互讲解,自己画的是什么,相对于课文内容自己又改编了一些什么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想象和讲述故事。
三、通过故事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所以各项发展都还不够成熟。教师需要把握的是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通过故事教学法保持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使他们有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通过故事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怀有更加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现出来。在进行故事讲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也可以围绕这些图片一张一张、一步一步地把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在讲述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语言的韵调和语气中情感,把故事中包含的曲折情感都尽可能地描述出来。在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故事语言的触动下,学生内心的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并且还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爱护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所以,通过故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和全面的把握,还能使学生有效地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并且积极和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从而增加自身的情感素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顺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尊重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高效把握他们爱听故事的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故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另外,故事教学法的高效运用还能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