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单元教学,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2020-11-25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尹 玉
单元教学指的是将单元视作是教学的整体,并在此前提下进行目标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单元教学,学生将从宏观的视野体会文本内涵,并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因此,本文对“单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情况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明确单元内容,发掘语文要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单元包含的课文数目不等,涉及若干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施单元教学时,部分教师常常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使教学主次不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只有深入分析单元内容,对每一篇文章的主要目标进行整合与归纳,在此前提下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师能够按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司马光》《灰雀》《掌声》等课文,如果仔细研究课文内容,会发现这些文章所表达的主旨都和美好的道德品质相关。《司马光》一文,借助“孩童不小心落水”这一突发的事件,凸显了司马光的机智;《灰雀》一文则突出了小男孩诚信的品质;《掌声》一文塑造了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的掌声鼓励下,重获自信人生,表达了同学之间的友善团结。这些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美好品质。由此可见,教师在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关注“道德品质的建立与培养”这一层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需要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发掘,特别是文章中包含的道德教育元素,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关注。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以前,先要对每一篇课文中的核心要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元目标,再引导学生对每篇文本中包含的教育元素进行发掘,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围绕重点展开,实现以点带面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一个核心的训练目标,不仅如此,还包括其他有关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要点。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单元的核心要点,结合每一篇课文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收录的课文依次是《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单元主题是“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些文章在刻画人物上各有独到之处,其共性在于它们都运用了大量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深深触碰着读者的心弦。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需要将重心放在人物描写的相关语句上,让学生深入赏析,重点品读,感悟作者运笔的魅力。然后,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实例,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展开深入的介绍,加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认知。
在实施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文本,同时提炼出单元训练的核心目标,并将教学重点进行相关的调整,让学生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才能提高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三、布置预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着手引入单元教学模式时,不但需要结合具体的学段与学情,还要考虑到另一些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兴趣。学生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不能预设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不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过高的期待。为了提高单元教学的效率,教师不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收录的是以四大名著为基础的改编课文,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如果按照常规的做法,教师常常会设计一个统一的预习任务,但这样做不能起到良好的预习效果。一方面,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采取这样的做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其阅读的关注点也不同,教师更加不能用统一的预习任务约束学生。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预习任务。比如,针对学习能动性不强、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预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对课文背景进行简单了解,梳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针对学习能力较强并且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的任务,如写读后感、制作思维导图等等。
案例中,在实施单元教学以前,教师特意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预习任务。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注意预习的重要性。但是预习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单元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需要重视。
总之,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单元教学”模式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多教师常常因为自身的认知偏差使单元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本文提出了三个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单元教学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