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20-11-25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王婷婷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王婷婷
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还是课外的阅读训练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都会给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身价值,让学生在融会贯通各种语文知识的时候,去培养独属于个人的语文素养,并且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之间的素养程度拉开距离。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对不同学科都有自我的兴趣所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各种关于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对自我的课堂学习状态无法正确把握。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导入课程目标内容,让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每个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和塑造个人优秀文学素养的学习基本,这对于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学科学习将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例如在《彩色的非洲》这一章节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去通读整篇文章,达到一种流畅通顺的朗读效果。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采用游戏的环节,教学文章的各种生字词和读写顺序,以接龙和小组开火车的趣味形式,激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同时在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内容时,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上多彩的图片加文字解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非洲的各种特性。在这样有趣的环节中,学生加深对学科学习的印象,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探索心理,从而逐渐养成一种文学素养,在兴趣中学习,教学的互通性作用显得更加明显。
教材中一些固定的内容会在限制中产生对学习弊端影响,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视教学中的人文特征,并且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较难以形成。学科的固有内容会局限学生对语文的扩展延伸,那么教师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优越而有效的阅读条件,不断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教育模式的各种举措中,有效的心灵引导,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历程有着核心的促进作用。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加强素养的养成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学习,保持一种相应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在小学语文中,阅读是一大重要举措,通过课内外阅读的双重加强、能够使学生去学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语文阅读素材,再从这些素材中吸取一些有益的学习精华,在一定的时刻,将会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无论是课堂上的必要的阅读,还是课下学生自己去进行的课外延伸学习,两者在互补之下都能有效加强学习的质量。
在《少年闰土》这一章节中,学生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善于与其他同学进行阅读探讨和交流,以防止自己陷在学习的死胡同里,而没有朝正确的阅读解析方向进行。学生体会文中对人物的各种形象刻画的语句来进行学习,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描写方法,借鉴课文中优美语句成为自己的东西。对于文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并且与教师进行探究,在答疑解惑过程中,也能够找到自己的语文感知度。
学生在上课和下课前,都应该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内心的内化理解程度,而不是一知半解,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那么在课堂上就不会产生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有效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知道自己哪里应该补缺补漏,通过循环反复地学习去得出自己的解决方式。
三、培养探究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根据传统模式的教学,学生是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而不断进行学习的,学生没有放开自己的学习步伐,而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在教师的身后,没有自我的探索心理,缺乏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长此以往,只会产生一个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而没有对问题的自我见解。教师在课堂中要尝试留下问题,让学生去进行解决并且尝试发出新问题。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教师让学生在学习时去找到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像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然后让学生去做一种角色替换,如果当自己遇到了此种情况时,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样的方法能够去训练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技巧,并且让学生去摘录一些有意思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自主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语句替代。
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就需要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运用自我的逻辑思维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语文学科的学习进行深化,在各种问题中用自己的看法进行解答,并且从一些问题和文章中,提出自己不一样的分析见解,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探究,从而获得一系列的答案。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那么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获得独特的素养积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