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5许晶晶

市场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大学生

许晶晶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224000)

21 世纪是科技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 新形势主要是指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群体心态的相应改变带来高校的安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 面对这些新问题,应积极分析新情况下校园安全管理出现的新挑战。

一、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时代对校园安全的冲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上反动、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诱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灵健康发展。 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匿名”“自由”“开放”的特点,不断散发反动信息及邪教言论,试图展开政治渗透、分裂颠覆和情报窃密。 另外,很多大学生网瘾问题非常严重,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出现逃课、逃学等情况,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相对于大学专业课“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高校的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面”的教育,主要以通识性的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演练为主,且并未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范围之内,使学生不能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扩充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的全面认识。 另外,目前高校的安全演练多以学生观看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安全演练当中,所以,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到危险的存在,也就不能提升学生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三)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其中,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问题最为凸出。 现阶段,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向社会,极易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刷单、快速赚钱,导致校园贷和电信诈骗事件频频发生;网络购物也会引发网络安全问题,由于不是现金流动,部分大学生对资金的支配无计划、无规律,极易使犯罪分子冒充商家骗取大学生钱财;另外,那些整天沉迷在网上的“宅男”“宅女”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例如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耽误自己的学业等。

(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现今,大学生群体逐渐从“90 后”向“00 后”演变,且又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虽都有独特的个性,但普遍存在独立能力薄弱、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差的问题。他们在遇到情感变故、学习压力重、就业形势严峻等情况,再加上无法适应周边的生活环境,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小挫折,往往会呈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学生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慌、无助的症状,有些学生甚至还会产生抑郁症等疾病,导致出走、自杀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二、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安全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责任机制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因此,高校要不断推动安全责任机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学院、各单位各司其职,签订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状,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为学校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首先,明确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 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总体负责、各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具体负责的责任机制,同时完善各二级学院或部门主要领导为其单位或部门的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负责人的责任主体机制。 其次,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安全隐患检查的责任分工机制。 落实各二级学院或部门为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隐患检查督查工作,其他领导根据其职责具体实施相关整改工作。 最后,建立自查自纠和及时整改的工作机制。 各二级学院或部门要组建自己的安全管理队伍,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重要部位等形成定期排查与整改,建立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管理万无一失。

(二)加强安保队伍建设

高校安保队伍是维护校园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力量,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安全保卫工作的投入,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一是要引进一批具备一定依法治校能力、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坚实的力量。 二是要经常举行安全演练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保卫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专业能力,从而提升保卫团队的整体实战能力。 高校安保队伍作为一线处置队伍,可以定期组织学习防恐防暴防火技能,才能保障安保队伍在处置校园暴恐袭击、火灾、伤亡事故时,能有效制止暴恐袭击,及时扑灭初期火灾,避免校园伤亡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要定期对保卫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进行相应奖励或惩罚,从而提高保卫人员提升安全技能的积极性。 三是要提高思想觉悟,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安全服务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为他们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始终将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保障全校师生的安全和利益。

(三)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保障大学生安全,因此,要完善相关安全教育,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从而提升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将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中,教师只有将安全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才能让安全教育工作融入学习环节当中,使同学们体会到学习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加强电信诈骗、校园贷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宣传广度。另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安全保护技能。 保卫处可以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消防大队等)专业人员定期来开展相关安全保护技能的演练指导,通过实践教学操作,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当中,真正感受到危险的存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重视学生心理安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就业、考研以及各种考试当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若不进行正确地心理疏导,很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因此,学校要不断加强和落实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正确应对并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发展规律和一些积极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其次,要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调查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建档,由心理教师配合辅导员、家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并及时做好跟踪随访和相关记录,帮助学生正确应对并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且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高校安全稳定发展,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高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从而积极有效地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学校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