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2020-11-25甘谷县礼辛初级中学
○ 甘谷县礼辛初级中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越来越空虚、贫乏。所以我们要在国际化进程中把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在诵读中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
流传千年被尊为经典的国学篇章,富含了圣贤的智慧,汇集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利用国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明德修礼、扬荣拒耻,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能够补充课程标准“千人一面”的不足,实现学生对汉语研习多层次的需求。
国学教育是具有独特个性化的语文核心教育,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看,汉语教学应该是国学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这种信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语文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与措施
1.坚持原则,把握国学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一是针对性原则。语文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到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国学校本课程。二是整体推进、逐步完善原则。国学校本课程教材选择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要采用整体推广方法,旨在运用集体智慧,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三是生成积淀、内涵发展原则。国学课程应该由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自然产生,并继续发展成为独特而有意义的课程。它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协调整个育人的功能,而不是形式主义。
2.确保国学校本课程发展的措施。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国学校本课程可在适当的年级实施,并尝试在同一实施中有多位教师进行比较、沟通和教学情况展示。二是制度保障。制定国学资源相关的校本开发实施制度,规范国学校本课程顺利开发与落实。三是建立激励措施。与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评选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积极性和高效性。
三、初中语文国学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
1.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
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道德规范,它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超时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有益的一面发扬光大。
3.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衔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适当时间进行诵读。国学经典诵读注重在实践中诵读,在诵读中实践,提倡知行合一。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诵读,持之以恒,能滋养学生由于先天德行的不足而引起的禀性缺失,矫正由于后天环境和各种影响所形成的不良习性,从而滋养学生的慧性和智识,形成慧智双运的科学头脑。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学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和图片,使学生直接感知国学的文化魅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6.评估课程教学情况。教学评估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在国学校本课程教学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体现核心素质在教学中的渗透。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知识获取,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纳入教育评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诵读中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提供了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