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群文阅读教学

2020-11-25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甘肃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近几年来,群文阅读、主题单元阅读等新的阅读教学样式不断被推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尝试摸索,以期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就教学容量而言,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累加,现有的教材内容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只有几百字的课文反反复复上二三个课时,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没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就教学内容而言,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的材料更注重原版。由于课本教材的局限性,编者不可能把大段的文章放在教材中,所以我们教材里的文章往往是经过删减的、结构相对简单的文章。群文阅读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真实、完整的原文文本。

就阅读方式而言,群文教学更加关注练习真实的阅读方式。我们现在好像一节课没有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就不是语文课一样。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而生活中用得最多的默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却被忽视。要知道,现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流动速度都越来越快,我们需要不断加快自己的阅读速度。

就思维训练而言,群文阅读在动机激发、德智启迪、审美教育、信息筛选、写作借鉴、阅读积累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不仅可以加大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还能提升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涵养,从而有效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但群文阅读到底该怎样开展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呢?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教材选文更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群文阅读是阅读方式的革新,它可以把读者的阅读能力从“读懂”一篇文章提升到“读通”一类文章。因此,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要会选文。好的选文是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大多选择三篇及以上的文章,甚至有的教师选择了七八篇文章或片段。那选文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选文?作为教者,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认识。

群文阅读承载的是求同存异,那么从本质上来说,是比较阅读。也就是将部分特征相似或同类型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去发现他们的异同点。因此,我们可以以表达方式为线索确定选文,也可以以体裁、观点、作者、文章内容、人文主题等为线索确定选文,但需要注重文章间的相互联系,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同一个主题,进而为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提供真正的群文。

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更需认准教学的目标定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通过阅读学会多角度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谛。

就群文阅读而言,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教学核心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这个层面上。这种提升不是教师告诉的,也不是一篇文本能够呈现的,而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比较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思维的提升。所以,群文阅读与其说是扩大视野、加大阅读量,不如说最终是走向思维的提升。

三、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更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参与:群文阅读因为阅读量大,学生短时间内能读出的东西有限,思考和理解都不会很深入,也不会很全面。因此,课前的自主阅读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才能熟悉文本,才能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我们可根据学段目标、群文的特点设计前置学习单,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课中研讨:群文阅读最佳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交流。这样大家可以相互补充、完善,在小组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达成共识。再次在全班交流,再次碰撞,再次达成共识,这是单篇文本教学无法达到的。在学生学习交流时,教师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在教学中做到勇敢地退,适时地进。学生通过交流碰撞自己能弄明白时,我们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就可以;而当学生的交流在同一平面,又没有达到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时,就需要我们适时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

课后延伸:“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是笔者心中理想的课堂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不应该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单帮助学生再次进行深度思考。或继续探究,或搜集资料,或拓展阅读,或撰写随笔……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形成闭环,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得以提升。

当然,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灵活地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提升,这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实践。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群文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