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对幼儿礼仪教育的作用
2020-11-25会宁县第三幼儿园
○ 会宁县第三幼儿园
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活动情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新《纲要》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也就是说,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巨大改革的一个教育趋向。
在儿童期培养孩子的礼仪品格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所在学校在全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活动,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及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全方位提高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貌用语,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中时时处处体验礼仪,力求将文明礼仪渗透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一、园内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氛围
环境因素对于幼儿成长、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活动空间、人际关系、周围儿童的行为、教师态度和行为都会对其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礼仪教育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各班活动室内开辟礼仪教育阵地,定期创设礼仪环境。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全园师幼、家长。
1.创设文明礼仪宣传栏。幼儿园的宣传栏作为宣传教育工作的窗口,具有传递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的作用,在我园开展礼仪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对宣传栏的创设和利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创造性地将幼儿活动的最新动向展示在宣传栏中,鼓励家长参与交流和互动,从而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了解班级课程进度及幼儿礼仪活动开展的情况,并让文明礼仪宣传栏逐步成为班级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协助教师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其次,文明礼仪宣传中的文明礼仪形象引起了家长情感上的共鸣,许多生动具体的文明情感,常常触动家长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他们产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强大的动力。
2.定期更换礼仪墙饰。从礼仪教育的本身来看,它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其他教育内容不同之处在于使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美感,使得施教者与被施教者有情感上的交融,从而减少了教育弊端(强制性与灌输性),从而激起幼儿对文明礼仪行为的向往,为此,我们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宣传标语,将一日活动及一些日常礼仪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墙面上展示出来,让幼儿和家长更易于理解。这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画在孩子们的身边起到暗示的作用,提醒孩子们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在班级环境中创设文明礼仪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班级环境的管理和更新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它包含了各个班级在整个礼仪教学及主题活动过程的痕迹,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见证,随着礼仪教学的不断深入,班级的环境也会随之更新和丰富,教师需要及时地抓住这个“隐性课程”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让每块墙面尽量发挥作用,挖掘主题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思考、想法和问题,及时地展现在主题墙中,这样也便于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同时能让幼儿来参与,让幼儿在互动学习中获取知识。
三、充分利用区角活动开展文明礼仪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给植物喝水”“送图书宝宝回家”等活动角,供幼儿进行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并要求幼儿在玩中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要有礼貌,给别人造成麻烦时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力求使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还在活动室中有意布置一些有关礼貌言行的画面,尽量使乏味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设计的环境,使其具有暗示性。在美工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设立了礼貌言行评比栏,随时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将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将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将会收获一生的命运。环境对幼儿文明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通过文明礼仪环境的创设,提升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水平,让我们一起努力真正做到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使幼儿园环境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