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非遗文化社团活动的策略

2020-11-25民乐县民联镇屯粮教学点

甘肃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团学校文化

○ 民乐县民联镇屯粮教学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展了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民乐顶碗舞、四家武术,县级非遗保护项目民乐霸王鞭等社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拓宽了非遗保护传承领域,扩大了非遗保护传承影响,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了非遗传承后备人才。笔者结合民联寄宿制小学开展非遗文化社团活动的实践,谈几点开展非遗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非遗社团活动的管理体系

非遗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人的传承,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程,学校应在长效机制上有所作为。要将非遗社团活动纳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范畴,加强领导,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和一批有特长、有热情、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制定非遗社团活动章程、方案、管理及考核评价制度,加强过程指导和督导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每学期对成绩突出的非遗社团和工作责任心强的辅导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且在教师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水平较高、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营造全校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非遗社团活动持续发展。

二、建立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挖掘非遗资源

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校园传承,因此,要建立由校长、非遗传承人、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研究小组,选择那些已列入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最典型、最富有地方特色,在当地有群众基础,在校园适宜推广的非遗项目,建立学生社团。对选定的项目,尝试编写校本教材,并编制标准化、系统化的教案,配备相应的视频、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促进社团教学的规范化。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保护和传承队伍,邀请传承人、民间艺人和爱好者进校园表演、带徒授艺,辅导学生的同时把技艺传给教师,培养接班人,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老师,以便更好地辅导学生。

1.多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创建社团活动基地和平台。非遗社团活动中,聘请校外传承人员,建设专门的传习所或传习基地,购置音像设备、服装道具、工具材料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首先,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非遗活动的开支;其次,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有关文化事业的扶持政策,依托项目申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成果展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最后,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与赞助。

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环境氛围。学校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提炼,从一项“非遗”一个故事、一项“非遗”一门技艺、一项“非遗”一段文化等角度解读,首先,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阅报栏、编印宣传册,向学生宣传和介绍本地非遗的基本情况和价值,宣传非遗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通过他们带动家庭、社区公众的保护热情;其次,利用各大宣传媒体,对本校非遗社团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选择一些精品项目,重点策划、包装,推上报刊、电视等媒体,也可以利用节庆活动及参加艺术赛事的机遇积极普及非遗传承活动,培养全民非遗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3.加强部门合作和社会支撑。经过近几年非遗社团活动实践,笔者深深感到,政府重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非遗社团向纵深发展还需要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深入合作。现今文化与教育部门共同协作,正在持续开展社会文艺工作者援教活动;城乡学校之间捆绑式发展,艺术教师走教送教的新机制初步形成,为非遗社团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校非遗社团不能关起门来搞活动,学校应以开放的胸襟,积极主动的态度,用好用足相关文化政策,寻求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吸纳资金支持,引进传承人才,创造展演平台,从而为非遗社团活动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更充足的资金保障,更强大的辅导师资团队,更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扩大非遗社团的影响力,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品牌支持。

猜你喜欢

社团学校文化
缤纷社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文学社团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