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2020-11-25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罗圩中心小学吴良蕊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罗圩中心小学 吴良蕊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正确定位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转变自己是教学主体的思想,从“主角”转变为“导演”。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通常会在课前设计好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占据主体地位,为小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但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小学生缺少参与性,对所教授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知半解。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上课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建立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好学习目标及任务,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刻关注小组学习的过程,保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快速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逐渐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第二次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一次小组作文的小任务:“观察小蚂蚁,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观察小蚂蚁某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将所观察内容合成一篇文章。”在学生开始写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蚂蚁的方向,对观察的内容进行分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及目标。在此项任务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使小组内成员进行了资源的整合,避免了小学生个人能力不足的缺陷。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任务目标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出来,愿意并且乐意去做这件事。
二、合理建设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明确小组任务,学会进行合作交流
如今,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性格方面比较自我,合作精神稍有欠缺,在合作过程中也不善于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合作的方法。再加上小学生所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性格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共同进步。怎样划分小组作为小组教学的第一步,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划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强弱组合。即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组合。
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是怎么样的?读完课文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答案准确地说出,但是这样就使能力较弱的学生来不及思考就知道了答案,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过程。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如果班级内优秀学生较多,可以按照2∶1∶1 的比例进行划分,如果班级内优秀学生一般,则可以按照1∶2∶2 的比例进行划分,保证每个小组内同时拥有优秀的学生、中等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让这三种类型的学生互相帮助,从而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其在互帮互助中能力得以提升。第二种方式则是同等组合。同等组可以针对中等的学生进行划分,教师在分组中如果一直按照强弱的形式去划分,可能会使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教师可以通过同等组合的方式进行划分,再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时,教师可以采用同等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然后创设不同的任务,让优等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会用自己的话描绘出索溪峪的“野”;而让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文中找到描绘索溪峪“野”的词句即可。通过这种分层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课程结束后,小组内进行互评,教师需及时给予积极评价
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合作学习的持续开展进行推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效果不佳。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能力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可以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物质上的小奖励,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奖励小红花贴纸,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积分制进行加分。教师可以再针对小组内个别成员的表现进行再次奖励,激发学生在下次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欲望。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过程性评价融入评价中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体现。针对这一评价可以利用小奖状的方式进行奖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合理地进行分组,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教师要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