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以《听泉》为例
2020-11-25宿迁学院附属学校沈莹莹
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沈莹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教学理念也需要随之改革与创新。但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仍然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被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主来展开教学。
一、刺激学生多维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字是有美感的,因此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从感官开始认知文学作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看到或听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刺激学生的多维感官,促使学生的个人想法能融入教学活动中。
《听泉》这篇课文在选入小学课本时,虽然编者已经对文字进行了简化,但是这篇课文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文章,学生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但只通过文字描述仍然很难理解文章的内涵情感。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利用手绘地图来提高学生的感知。教师首先要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地点处于我国的什么位置。随后在地图上标绘出韩翠桥与庆云寺等标志性建筑物,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去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其次,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在学生的思维中往往会认为泉水只是山中的细流,这与实际不符,如果学生按照个人理解去认识课文中所描绘的泉水形态,那么将会对泉水的认知产生诸多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泉水的不同形态,如文中所描写的小溪、细流、瀑布等泉水景色,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泉水的形态,从而结合课文描写内容去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涵,帮助学生深度挖掘文字背后的故事,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二、品读阅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文字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切地感知文字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以更加细致的方式去解读书本中的内容。在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中品读是有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对文章内容展开品读,品味细节与写作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听泉》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第二段、第四段都详细描写了“听泉”的过程,其中,第四段主要描写的是作者深夜居住深山禅寺中所听到的泉水声音,之所以能听到丰富多样的泉水声音,是由于山中夜晚寂静,烘托了整体环境氛围,并且也体现出了泉水的丰盈。第四段的内容刚好是第二段的补充说明,所以教师在展开第四段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第二段,向学生提出自主性任务:“同学们在课文第二段中已经描写了泉水丰盈的特点,那么我们在第四段中是否能找出体现泉水特点的词语呢?”学生细细品读第四段与第二段的课文内容就可以将描写泉声和泉水的词语找出来,随后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泉水独特的形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开放性问题:“同学们,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已经了解了泉水的特征和形象,那么我们能否用画笔将自己脑海中所想到的泉水画出来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文本去动手绘画,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以帮助学生画出更加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交互冲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个人理解来朗诵第四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体现出作者最为真实的个人情感,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真情实感。
在《听泉》这篇课文的第四段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轻柔、清脆、浑厚、雄浑4 种不同的泉水声响,这4 种泉水声音分别表现了不同的泉水形态,能充分激发起读者的联想。为了更加直接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内容,教师则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写为学生播放小溪、涧水、细流、瀑布的声音,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随后,教师可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人会拍打卵石,什么样的人喜欢流连花间?”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拓展,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幅优美的泉水画面,进而从个人情感出发,去更加真实地体会泉水的形态之美,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文字的使用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维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细致的品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