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0-11-25朱汉强

名师在线 2020年25期
关键词:梯形数学知识探究

朱汉强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 226100)

引 言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在第一时间理解,枯燥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其不会自主学习知识,教学效率不高。“让学”即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其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教学观的体现,是一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1]。因此,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要尽可能将课堂的时间、机会让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其发散思维,做到“让学引思”。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教学方式不科学。大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为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公式。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机械学习状态,难以在第一时间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教师一味地“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不能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完整,无法良好地积累知识,导致学生的成绩难以提高。

其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进行安排,教学手段为教师口述与习题讲解,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有的学生遇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但教师出于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会忽略此类学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而学生在此类模式下,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能真正地发挥主动性进行学习。

其三,师生主体关系颠倒。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问、不敢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会使距离越拉越远。学生不能及时与教师沟通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而问题长期积累下去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二、“让学”策略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让学”策略,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合理消化、吸收数学知识,在完成数学任务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让学”策略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在“让学”教学的理念下,学生会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同时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从内心接受数学知识,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帮助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其二,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轻松地学习知识,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其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对事物都有好奇心,喜欢通过提问、思考问题对事物进行探究,因而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学生的成绩越优异,越喜欢思考问题。由此可见,越容易发现问题的学生越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学”教学方法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探讨,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让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蓄积学习动力

人的天性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就是让自己成为发现者、探索者。这种愿望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尤其明显。小学生对周围所有的事物都存有好奇心,喜欢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并得到答案。

“让学”是一种顺应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在学习上有无限大的潜力,主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想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入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蓄积学习的动力。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对“导学单”进行设计时,喜欢设置“友情提醒”,虽然可以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在学习时走过多的弯路,但是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造成束缚,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圆柱和圆锥”这一节中“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为例。不少教师会提示学生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沿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所说的进行操作与探究,导致无法燃起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教师为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用“让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家中带一些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形物体,接着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同学们,你们可以自己计算出圆柱形物体上商标纸的面积吗?”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有的学生使用剪刀将商标纸沿着物体的高剪下来,有的学生使用剪刀斜着剪,有的学生将商标纸往下移然后压瘪,有的学生使用长方形的纸往圆柱体上套,有的学生在桌子上面滚动圆柱体……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技巧后适时介入,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真实的教学。

以上情况说明,教师采取“让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情感,能使数学课堂增添一份魅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让学”可以让学生产生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动机,使其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

(二)采取问题教学,培养思考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不能对所有的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培养良好的思考意识,不能充分掌握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提问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并在得出答案后进行总结。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能获得新的学习经验与感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找规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教室的墙壁上贴有许多小花,请问同学们能不能观察出小花排列的规律?请指出重复的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墙上排列的小花,发现小花的排列顺序是按照颜色进行的,先是1 朵粉色小花,再是1 朵黄色小花,最后是1 朵红色小花,接着再按粉、黄、红重新循环排列。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接着引出本节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课件上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横向看,先是1 位男孩子,接着是2 位女孩子,再是1 位男孩子……如此循环便成了一列横队。教师接着可以深入进行提问:“同学们能将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明显、正确地表达出来吗?”学生纷纷开展思考。有的学生使用英文字母,将男孩设为A,女孩设为B,排列规律为ABBAABBA……有的学生则使用图形,如#□□##□□#……有的学生则使用数字,为12211221……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连环问题,能对本节数学知识的架构进行清晰的梳理,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形成思考意识,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提高数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知识

在我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绝对的决定权、支配权、话语权,但实际上,赋予学生一定的任务、使命、话语权、活动权、问题权,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互相学习,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高效性。教师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互相帮助,如有的学生观察力强,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清晰。学生共同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讨论与探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数学成绩。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给每一位学生分别发一张梯形的纸片,让其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后,学生1告知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如之前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是将其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的。学生2 则表示,1 个梯形不可以进行转化。学生3 表示,等腰梯形能进行转化,并拿出自己的等腰梯形,告知教师可以将左边多出来的部分剪下来补到右边,这样就变成了1 个长方形,可以通过“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得出梯形的面积。学生4 表示,不是所有的梯形都可以转化,普通的梯形就不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当一个人不能完成任务时,要怎么办呢?”学生:“跟别人一起合作。”教师:“那你们自己去找伙伴,看看能不能找到另一个梯形,将2 个梯形拼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拿到普通梯形的学生纷纷进行交流,并动手操作,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找到另一个普通梯形与自己的相补,拼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并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由此可见,“让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单向课堂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 语

“让学”着眼点于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旨在唤醒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其主动获取知识,进而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使用“让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形成数学学科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使用“让学”,让学生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梯形数学知识探究
玩转梯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