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论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2020-11-25文=胡迟
文=胡 迟
2020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给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刻,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不辱使命,在抗击新冠疫情与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两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国有企业在抗击疫情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对于更好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国有企业在非常时期履行了应尽的职责
2020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给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疫情在国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却在全球加速传播、扩散。截至4月15日,疫情已蔓延到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逼近两百万例。疫情的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发酵、放大。从已显现的情况预估,从世界范围看,这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要远大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美股在3月内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五次熔断。IMF于4月14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示,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遇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打击,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萎缩3%,这是大萧条以来,全球第一次面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从国内看,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远大于2003年非典疫情与2008年汶川地震。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我国引入该项核算指标以来统计的最低值。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都需要承受疫情的巨大负面冲击,重新寻求复苏、转型之路。
在抗击疫情中,国有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承担火神山和雷神山专门医院建设到重点医疗防控物资供应;从保障煤电油气能源供应到维护通信、交通稳定运行;从率先复工复产到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在这次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国有企业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是抗击疫情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并引发社会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这一古老问题的重新探讨认识。即作为同时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的特殊企业法人,国有企业在这类非常时期应该发挥哪些作用?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说,借此次抗击疫情的契机,重新定位认识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经济都是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共存。每类企业都有自身的定位与使命。动态地考察,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发生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直至此次暴发的“新冠病毒肺炎”,今后还难免不发生类似的自然灾害与疫情。因此,有必要以此次疫情为参考,再次分析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尤其是在自然灾害与疫情这类特殊情况下的功能定位,以便下次再出现类似不测情况时,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探讨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先要追根溯源。从历史源头看,国有企业的历史与国家、政府的历史一样悠久。国有企业演变至今,其含义与作用与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了。1980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曾经在其法规指南中把国有企业定义为,“公营企业”即国有企业是指那样一些企业,“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它对企业的所有权、控股权或管理条例,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支配性影响”。在这里,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一般是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市场失灵,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现代契约组织。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国有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发挥不同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关于国有企业存在的理由与所应当发挥的作用,历年来不同背景的机构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大致类似的结论。
理论上,西方经济学把设立国有企业的理由分为三类:(1)经济理由。包括动员储蓄、就业和资本聚集。(2)社会政治理由。为保证经济命脉履行其社会责任,为保证经济独立和非殖民化,国家必须控制这类产业。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还包括收入再分配、对地区发展不平衡调整以及创造就业机会。(3)混合理由。包括削弱私人的权力集中和某些援助组织的偏好。
从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看,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也有其生存的理由。国有企业总是具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特征,承担着特殊的功能和社会责任,也实行着具有显著特点的管理制度,并具有特殊的企业文化。比如,国有企业的设立和经营方向必然最终由国家决定,其高层管理者由国家选任,由国家规定大体统一收入标准。并且国家通常会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行为进行特别监督(国家审计)和提出较高的道德标准。作为特殊的企业法人,国有企业总是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法人的战略定位,不能任意实行“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的经营和投资战略。国有企业不可能完全自主地改变国家赋予其必须实现的重要供应任务,不能任意放弃国家决定其从事的主营业务,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重要产品与服务。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必须实行即使不赚钱甚至亏损也要生产的原则。因此,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失灵”及或某些特殊情况下,具有比其他类型企业更强的功能,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而且越是在出现战争、自然灾害、瘟疫这样的非常时期,会更加凸显出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在这些时期总是被要求发挥其特殊功能,更大规模和更高深度地进入国家的经济与社会领域,以解决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克服目前的严重危机。而当危机过后,国有企业又往往被要求适时退出,避免过度存在而对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产生负面影响,或产生挤出效应。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特殊功能往往在非常时期更能发挥作用,而在正常时期,其局限性往往反而表现得比较显著。这突出地体现了国有企业非同一般的性质和优缺点,也表明国有企业负有特殊的功能定位所导致的非同一般的经营责任。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国有企业作用大升的一个重要时间点。自那以后,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国家干预主义就在世界各国长期“大行其道”。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于1947年在《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中,重申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明确提出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国有企业的方式,增加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由此,作为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政策工具,国有企业的功能大为增强。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中发挥了比以往更大、更强的作用。以美国为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就是产生于“大萧条”时期获得成功的美国国有企业,并一直经营至今。美国很多国有企业都是挂在政府下面的一个行政部门,实际上是一家公司。例如: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其实是田纳西电力公司;纽约公共交通管理局,其实是地铁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的联合公司;布法罗污水管理局,其实是一个经营污水处理的公司。有关统计显示,美国国企约占美国全国GDP的5%。
在非常时期,除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外,各国政府还会运用国有化手段来克服危机,熨平经济波动。进入20世纪以来,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几次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多次采取大规模国有化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以2008至2009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为了强力克服危机,保留美国的大企业,美国一反历来反对国有化的做法,采取了国有化措施,把通用汽车、花旗银行等变成了“国有企业”,通用汽车因此被嘲笑为Government Motors。等通用汽车、花旗银行度过危机时期,经营走上正常后,美国政府又适时地退出其国有股份。当时美国政府还收购了一小部分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份。目前美国政府已不再拥有克莱斯勒公司的股份。美国就是这样交替地使用国有化与非国有化手段来实现调控经济的目标。
在此次应对新冠疫情中,各国政府又纷纷不约而同地再度拿起国有化的“利器”。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支持美国政府参股企业。当被问及是否支持联邦政府采取行动收购一些公司的股份,特朗普说:“我支持,我真的支持。”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将帮助航空业、邮轮业与酒店业。据报道,美国财政部与美国主要航空企业在4月14日原则上达成救助协议,多家航空运营商将获得总计250亿美元联邦政府有条件援助。航空运营商将以让渡企业少量股权形式担保,以获得贷款。从欧洲的情况看,在疫情的“重灾区”—意大利,意大利政府于3月16日发布一项行政命令,其中计划将破产的意大利航空公司(Alitalia Airline)重新收归国有。报道称,这项国有化计划将耗费高达6亿欧元(约合46亿人民币)。同样在“重灾区”的德国,为应对新冠病毒可能带来的经济危机,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提出,政府应参股有战略意义的重点企业,将其暂时国有化。阿尔特迈尔在接受《明镜》周刊访问时表示,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允许国家将关键技术企业部分国有化,通过加强国家援助,促进德国经济稳步发展。法国财经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近期表示,如若有必要法国还将采取更多种措施,诸如国家救助和企业国有化等更多种措施,来保证大公司能够存活。可以预计在这次疫情之后(包括过程之中),又会掀起一波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那样的国有化浪潮。
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选择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受到意识形态影响也受到当时经济状况制约。概括起来,有三点原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目标的信念;极端落后的经济基础与工业化的压力;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强烈的示范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有企业既有一般国家国有企业的共性,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我国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要远大于弥补市场不足。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甚至要承担更高层次的政治责任。我国国有企业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是单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最紧迫的需要。从此次抗击疫情的不同阶段看,国有企业的作用体现在三方面。
建设抗疫医院等基础设施,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专门医院建设、快速提升收治能力,国有企业主动请缨、尽锐出战,积极承担了全国各地专门医院的建设改造任务,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竞速、与疫魔赛跑的较量。为了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三局牵头组织调动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在全国1亿多网民的“云监工”加油中夜以继日施工作业,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石油石化企业免费提供柴油和润滑油,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10天内2家医院先后建成交付。
保障物资供应,以强大的基础保障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支撑。根据国资委的统计,从1月20日至2月26日,中央企业累计向湖北地区供应汽油20万吨、柴油6.4万吨、天然气5.9亿立方米,累计供电146.4亿千瓦时、供热210.1万吉焦、供煤150.9万吨,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中粮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储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化工、国药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10家中央企业作出承诺,疫情期间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
作为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不惜代价转产紧缺医疗物资。以口罩、防护服等为例,疫情发生后,国资委迅速建立了与中央企业集团、医疗物资生产一线单位直通专线,用战时方式强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新兴际华集团所属企业紧急转产后,坚持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迅速将防护服产能从零提高到11万套/天。国机集团所属恒天嘉华充分发挥生产无纺布优势,将可调整的生产线全部用于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生产,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形成110万只平面医用口罩产能。中国石化在社交媒体发出“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共同出力抗击疫情”号召,短短数天时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达到80万只。国机集团火速研制医疗物资生产紧缺设备,用9天时间完成从无技术无图纸到批量生产压条机的全过程,首批10件压条机已发运防护服生产企业。
有序复工复产,力保经济平稳运行,随着疫情的扩散开始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尽量减少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又上升到与控制疫情同等重要的位置。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承担着大量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率先复工复产对于社会各类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对于刺激市场活力、提振社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各中央企业按照分区、分行业、分类、分项目原则,详细制定全面复工复产方案,推进复工复产时段化、差异化、精准化,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率先复工。96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所属子企业管理总部(包括湖北地区企业)等经营指挥体系都已于2月3日前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各级子企业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调查,截至2月20日,国有企业复工复产状况总体好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员工返岗率与成员企业开工率分别为70.66%与82.38%,而民营企业相应的指标数值则为64.07%与71.86%。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截至2月26日,中央企业所属4.8万户子企业复工率为91.7%,扣除按要求延迟复工的企业后复工率达到97.9%。中央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按时如期推进。
基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以我国国有企业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看,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疫情,国有企业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敢于担当,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完成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所赋予的使命,充分履行了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再论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此次疫情是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检阅。国有企业以其出色的“答卷”凸显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顶梁柱的重要作用。2019年11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未来三年是关键的历史阶段,要落实好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对准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目标与功能定位,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最终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预定目标,更好地发挥我国宪法所赋予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力量的作用。
第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020年是央企改革的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起始之年。国资国企改革将在以往四十余年,特别是最近七年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与此同时,疫情的发生与抗击疫情也给国企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启示。下一步要比照此次疫情,更加精准、有效地制定、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不断加大混改力度,从企业层面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因此,更多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放大国有资本的作用,更好实现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2019年11月,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在梳理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政策,总结央企混改工作的基础上,从规范混改操作流程,明确推进混改方式和转变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为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指南,此次抗疫对于加快国企混改步伐也是催化剂。未来国有企业要继续以混改为突破口,混改要在“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的基础上推进,一是要突出主业,混改不仅是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还要做强做精主业和实业。二是需要“改机制”,通过混改推动企业转变运营机制。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方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灵活用好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三是通过混改推动结构调整与重组整合等整个国企改革深化,全面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格局下,要从整体上配置、运行好国有资本,更加注重国有资本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加大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协同力度,尽快形成“统分结合”的监管机制。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央企和地方国企都在积极行动,相互配合,有力地保障了抗疫的物资供应与复工复产。这次抗疫凸显了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应对突发事件下的重要性。未来国资委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建立全国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首先要促进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度合作,减少国有资本同质化竞争。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特别是21家中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加强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期的5年左右时间,以股权合作、资产无偿划转等方式,推动完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同质化企业国有资本重组整合工作,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其次,就此次抗疫而言,国有企业在战略性物资保障、应急机制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漏洞和短板,未来要在组织层面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应急防控体系;在机制层面形成国资国企“全过程”相应机制;在保障层面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保障机制。
第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回顾四十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有关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后就已经提出,一直在不断探索、完善。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2015年9月《指导意见》的最新提法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对其他行业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指导意见》在总结以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的概念,把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其中,商业类又可再分为完全竞争类(商业一类)与特殊功能类(商业二类),从而更好地解答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国有企业的定位、功能与属性问题。即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实现是在国有企业分类基础上完成的。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承担不同使命。
从这次抗疫看,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定位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国有企业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是抗疫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医疗物资保障者;二是能源、通信、粮油、公共交通运输等基础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三是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的带动者。上述行为符合有关国有经济要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的功能定位。在抗疫的非常时期,许多央企喊出“人民需要什么,就转产什么!”的口号。面对重点医疗物资紧平衡,中央企业从零开始,以战时模式紧急转产扩产,短时间内创造了中国效率、央企速度,关键时刻彰显国企的责任担当。而这类产品平时并非许多央企的主业产品。从这一点看,国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更加凸显了国企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一面,符合设立国企的根本宗旨。
从长远看,未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还是应当按照之前一直设定的目标,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这样的功能定位,才能够使国有经济能够在发生疫情这样的关键时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从此次抗疫得到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几点重要启示还包括,一是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动态可调节的。以此次抗疫中最为突出的产品——口罩为例,口罩在平时主要在医院使用,对大多数人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在此次疫情中,口罩成为一般人外出不可缺少的防护产品,更是成为医院大量消耗的紧缺医疗物资。也就是说口罩在这次疫情中,其地位陡升至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了。这也是疫情对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方向的调节,即要加大对民生类产品、物资的配置。二是国有企业通过分类实现功能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此次疫情看,国有企业在生产、提供抗疫物资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分类来进行。如有些属于商业二类的央企也在大量生产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这类本应该由商业一类国企生产的完全竞争类产品。即在非常时期,国有企业的分类至少是暂时消失了。从央企到地方国企都服从于抗疫的大目标,而没有拘泥于分类的框架限制。这一点也是值得未来发生不测事件时值得借鉴的。
第三,不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与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紧密相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以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为前提,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要满足适应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实现。依据《指导意见》,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这就是一个未来满足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实现的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的调整方向。从此次疫情看,未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应当按照以下方向进行。
兼顾产业升级与拉动经济,未来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的调整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控制地位;二是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这次疫情看,结合该两项标准,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的调整的方向(着力点)即是所谓的“新基建”。从产业方向看,“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交织、重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新基建”的实施必将极大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目前,央企已开始布局发力“新基建”。随着时间推移,央企在“新基建”中会有更多更好的表现,更好地服务于高质量工业化、高质量城镇化,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于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无接触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用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纠治、物资调配、居民生活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例如,中央企业充分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快速发现密接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调度医疗物资生产,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从技术路径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无疑是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调整的方向。这也是疫情倒逼国有经济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结果。从企业层面看,当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区分产业类型特点和产业层次,重点围绕基础端、平台端、应用端三个维度展开:着力构建新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强化平台功能,实现网络协同;提高应用水平,打造数字化新场景。
动态可调节的,如上所述,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是动态可调节的,因而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也是动态可调节的。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一些国有企业为满足抗疫的需要,上马了口罩、防护服等项目。由于这些产品可能不是这些央企正常情况下的主业方向,因此,疫情之后,随着需求的下降,生产口罩等产品的央企对这类资产应当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即出售这类非主业的资产,向某个相关生产企业集中,以获得规模效益。当然,由于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因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是动态可调节的,即说明是双向的。至于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则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考虑发达国家撤资的潜在影响,这次疫情发生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要从中国撤资,与中国经济脱钩。在武汉疫情之初,美国商务部长罗斯1月30日公开宣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或有助于工作岗位更快重返北美。面对医疗物资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的窘境,3月24日,特朗普在白宫发布会上高调声称:“我们永远不应该依靠外国来维持自己的生存。这场危机凸显了拥有牢固边界和建立边界的重要性。”虽然考虑到成本、产业链等因素,外资很难与中国经济全面脱钩,但外资撤离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可忽视。其实,在疫情暴发之前,外资就在撤离中国。因此,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调整必须考虑外资撤离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性、产业链的完整性与供给的有效。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产业链最全的国家了,这是我国的经济优势。未来还需要加强。
第四,国企与民企协同发挥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发展格局。因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的现实写照。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特征体现为公、私经济的深度融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既有市场竞争又有协同合作,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在此次抗击疫情中,这种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又一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看,同一个产品,国企、民企都在生产,共同供应市场。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之类的抗疫产品,上至中石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机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这样的“巨无霸”央企,下到格力电器这样的地方国企都在生产,中石化、格力空调口罩产能均达到百万级。而如比亚迪等这样的以汽车为主业的民企也在生产口罩。比亚迪口罩的日产能已达到500万只,一个月内成为全球口罩最大加工厂。另外,如富士康这样的台资企业也在生产口罩,其口罩产能已达到百万级。二是从纵向看,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各有所分工、侧重点不同。如国企供应口罩布、口罩生产机,民企从事口罩生产等。
应该说,这次疫情再一次检验了国企、民企这种分工格局的效率与合理性,以此次抗疫为契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中,应当进一步优化国企、民企之间这种分工合作的格局。从企业层面看,民资与国资融合的一个重要通道就是正在推进的国企混改。国企混改为民资以战投方式参与混改提供更多的实现途径,有助于增加民资投资渠道,增加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的融合。在中观与宏观层面,从发展布局看,国有经济分布在基础性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资产比重超过50%,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有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贡献了我国GDP的60%、国家税收的70%、企业总数的80%、新增就业的90%。从制造业看,国企和民企多数是上下游关系,民企从事制造业偏下游,但也更加接近市场。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与民企合作。两者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当然,国有企业要在竞争中性的前提下与民营企业竞争、联合。上述所说国有经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链完整之事,国有企业也需要与民营企业联合来共同完成。国企与民企将作为“缺一不可”的双引擎,共同驱动中国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