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宁夏西吉县回民小学李风兰
宁夏西吉县回民小学 李风兰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落实,小学教学也生成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度,并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授式教学,这一方法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整个课堂的教学实践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只能够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不仅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容易出现消极学习状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内容。为此,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积极采取创新多样的语文阅读策略,逐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会要求学生直接展开课文阅读,并不会过多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几次以后,便感觉整个阅读流程过于枯燥乏味,失去了阅读兴趣。对于这一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提出问题加引导的方式,即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适当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在问题的约束和引导下,学生的阅读会显得倍加认真,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在为学生提出阅读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课文实际内容,还需要划分相应的难度,避免问题难度过大造成学生难以找到答案的状况。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和规范学生的阅读流程,如果问题难度太大使学生阅读不下去,会适得其反。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阅读问题,但多数都是围绕中心思想提出的问题,如“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段落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虽然属于阅读课堂上的主要教学问题,却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并不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阅读探究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出一些趣味多样的阅读引导问题,如“阅读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如果可以,你会选择成为课文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这些问题不再以课文教学知识为中心,转而围绕学生的阅读认知来开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愉悦地展开阅读,并认真思考这些趣味的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的阅读实践,往往要比直接的阅读更加有效,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整个阅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进入阅读氛围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很多都是故事性课文,它们本身充满了趣味性,并且蕴含着一定的人生道理,学生能够在阅读这些故事性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人生哲理,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思想感悟。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故事性课文展开情境创设,为学生设置一些趣味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氛围,深层次思考这些课文的主要内涵。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并要求学生从乌鸦的角度思考,如何能够最快喝到瓶子里的水。学生可以假设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乌鸦,然后尝试提出各种方法进行喝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一验证各种方法的可行性,使得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够变成真实情境。在这样的情境阅读推动下,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并且感受到语文课文阅读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感悟。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其中涉及了小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将整个故事演绎出来。为了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情景模拟。在这样的活动实践当中,学生能够将现实认识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正确了解小马的内心变化,且能够知道为什么每个动物的说辞都不一样。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情景模拟活动以后,将这个故事性课文的人生道理讲解给学生,使学生迅速了解和接受这些道理,并随之产生全新的阅读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参与情境活动的感悟分享出来,彼此交流阅读想法,重新审视语文课文的趣味性与丰富性。
三、阅读延伸,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外文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然丰富多样,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阅读主题,但每个主题所能涉及的课文仅为三到五篇。在这样的主题阅读实践中,学生并不能对课文主题形成深层次的认识,转而只能浅尝辄止,缺乏良好的阅读培育流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教师有必要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阅读延伸,即将与课文主题有联系的课外文章引入课堂中,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同类型文章,持续提高学生的阅读活力。教师在帮助学生展开阅读延伸的时候,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阅读课堂中的主体,因而并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而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围绕阅读主题展开深层次的语文阅读,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认知。
由于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因而教师还有必要鼓励学生自主展开阅读延伸。现阶段,我国的网络科技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课外文章,并且可以寻找自己所喜欢的阅读文章类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仅需要为学生选择阅读主题,阅读延伸则可以由学生自己在课下完成,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网络文章,都能够成为学生阅读实践的渠道。为了确保学生的阅读延伸较为规范有效,教师也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阅读要求,如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延伸的基础上,筛选出自己所喜欢的文章段落,并对这些文章段落以课堂阅读的方式加以剖析,以形成良好的阅读见解。
四、读写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同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两者相互联系且互为依赖。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作来源便是阅读,只有经过了大量的文章阅读,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写作意识。写作是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的实践形式,失去了写作,那么学生的阅读感悟便无从表达。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写作。比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阅读感悟。教师可以以这一课文的读后感为题,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实践。这时候的学生本身拥有许多的内心想法想要表达,写作为他们提供了平台。为了保障读写结合教学的科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减少学生的写作字数要求,只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避免占用太多的阅读教学时间。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教师需要加以重视,并分别加以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从而认真阅读以完成后面的写作练习,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素养。
总而言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发挥效用,也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在新时期加强语文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积极采取全新的阅读引导与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语文阅读意识,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