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少年的你”
2020-11-25姜超英
姜超英
(辽宁省开原市高级中学)
2019年10月,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引发全民观影热潮。有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周冬雨的演技上,有人等着看易烊千玺这个“顶级流量”的转型之作,有人随波逐流看热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意的是电影所取材的校园、校园中真实发生的欺凌及其他。
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写下这句话的同时,也许只有我和像我一样的班主任们知道它代表的意义和责任。
严格意义上讲,中考是学生面临的第一次筛选。作为县区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我们的学生都是经过了中考这次筛选的佼佼者。如果有人以为,这样的重点高中里就不存在迷惘、困扰、抑郁、欺凌,那未免太过单纯了。在这所挤满了“别人家的孩子”的校园里,任何一个曾经辉煌的孩子,都太容易感到孤独、无助、被边缘化。高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头顶,没有人能真的无所谓。
于是,有人成了“魏莱”,出身优裕家庭,但在父母的重压之下,心理不断扭曲,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有人成了“陈念”,因为心存善念,而无意间得罪同学,从此人生跌入黑暗;有人成了“李想”,就算想要站出来,帮助内心喜欢的人,但在重重压力之下只敢小心翼翼做贼一般做着本该光明正大的事。而更多的人,成了胡小蝶跳楼事件的旁观者,胆小、冷漠。
我实在太熟悉那种氛围,高考前那种时时都濒临崩溃,但又总在告诉自己再忍忍再忍忍就好了的氛围。那种压抑和渴望那么真实,真实到让人恍惚觉得自己就置身其中。
而我,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离学生最近的人,该如何保护他们?我诚惶诚恐。于是我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抓住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发现任何人有任何心理波动马上找他们谈心,把一切危险的可能扼杀在萌芽状态。陈念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像极了我的学生。人群中,他们笑得那么阳光灿烂,但谁的青春里没有深深浅浅的伤?谁没有在夜深时分感到孤独和无助?电影中的一个个场景,让我感到无比熟悉。无论曾经是学生的我,还是如今成了教师的我。电影院里,观众跟着剧情一起哭、一起笑,可是又有几个人真的理解高中生真实的生活呢?那些不被关注的伤心,那些渴望得到回应的求救,那些最终归于沉寂的理想。
电影中有一幕,猝不及防地,让我泪流满面:下着大雨的高考当天,老师穿着象征“开门红”的短袖衫,对着即将进入考场的学生们说:“你们的人生终将辉煌。”我知道,我不敢保证,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人生都终将辉煌。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我知道,高考那天,我一定也会说这句话。人生实难,世人皆苦。更难的是,我懂你的难。
郑易警官说,成年人不会这么做,但他们是少年。因为他们是少年,所以才会大笑大哭;因为他们是少年,所以才会不顾一切;因为他们是少年,所以才不知前路艰险。而我们,是他们的保护者。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他们,直到他们成为真正的大人。
影片的最后说到,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6月,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包括三大方面的十一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2017年11月,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十一部委联合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再沉默,他们勇敢地站出来,积极向父母、学校和司法机构寻求帮助,对校园暴力和欺凌说“不”。
在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中,双方其实都是受害者。每一个暴力欺凌事件的背后,都可能是几个家庭的悲剧。愿我和像我一样的人,能给这些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带来更多温暖,让他们的青春岁月少些疼痛,多些关爱。愿我能尽我所能,保护好“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