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2020-11-25刘子波
刘子波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六中学 安徽 凤台 232100)
传统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一个国家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心,对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教育以及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对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展开了简单的阐述。
1.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文化来促进教学,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用经典的古诗词、典故,对文章内容进行激情的讲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以,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时,还应该具有高素质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将历史发展的背景以及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历史的潮流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历史典故进行完美的融合。
2.体会思想感情,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历史的不断发展,对沉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不同地方的民间习俗、不同的民族文化、先进的思想观念等等,学生可以对这些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体会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文章中将卢沟桥和赵州桥为例,对我国在桥梁建筑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进行了阐述。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将传统的建筑与桥梁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讲述石拱桥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3.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害怕古文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古诗文解释,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更好的提高古诗文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束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的注意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前5分钟,做一些课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们讲述一些中国古典名著的一些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古诗文的学习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分细节阅读,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木兰替父从军,英勇豪情的一面,与此同时,在结束血战沙场后从新回归一名女子的身份。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除此以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与不同的文章进行对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师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解析,不断的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