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0-11-25王国锦
王国锦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曲江池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61)
所谓“有效课堂”,就是老师有节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主动并且乐于接受知识,教师能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而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发现文字的美,锻炼小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课堂的学习,也能够激发对汉字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个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
1.课前充分准备,形成全面完整教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是课堂高效率进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正处在懵懂好玩的年纪,上课难免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兴趣,使他们主动且专注学习,是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走神是思维发散的不正确表达,好玩所以有很强的求知欲,思维发散因此想象力丰富。首先教师需要充分课前准备,认真书写教案,想到同学们在课堂上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并想到合适的解答。其次留给学生课前准备的时间,给小学生布置下节课前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带着充分的准备和未解答的问题听课,能够大大提升课堂专注度。
比如,要学习《守株待兔》这篇文章,教师在备案时不仅要想到课文的内容以及涉及到的文言知识等,预想小学生会提到的问题,想办法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限制他们的想象力。也可以创设情境、布置课前任务,比如问他们,如果你上学时,在马路上垃圾桶旁边捡到一块钱,第二天你会去那儿等吗?如果你偶然没写完作业,老师没有检查,你下次会不会还不完成作业呢?为什么呢?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创设情境,便于理解。通过不同形式,激发他们听课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这才是核心素养下有效的课堂。
2.课堂趣味活动,多种形式提高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够主动参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活动来增加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生语文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能够运用到课本所学内容的趣味活动。比如分组讨论,最终评分等形式。
比如,在《守株待兔》这篇课文中,学到了几个生字和文言文,如“因”的意思是“因为”,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这个字造句,或者想出几句带“因”字的古诗词,谁造句想到的词最多,谁就可以受到奖励。在具体的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活学活用,增进课堂效率。回忆整合并运用所学,增进文学理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3.课后深入拓展,开阔视野加深理解
课后的深入拓展,是检验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课前的导入以及课堂的活动,课后的深入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意义深刻的课后深入拓展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增强对下节课的向往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比如教材上《守株待兔》这篇课文课后拓展阅读明确标明有《南辕北辙》,老师可以留阅读这篇文本的任务加深理解,增加文学素养和学习兴趣。通过阅读发现两则寓言故事不同之处,即两篇文本所表达的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发现共同之处,对“寓言故事”的形式更加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们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比如《乌鸦喝水》《狐假虎威》《偃苗助长》等,篇幅短小精悍便于阅读,且哲理深刻,引人深思。课堂时间和容量是有限的,课后的拓展巩固能够促进知识的掌握增强理解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同时阅读更多蕴含深刻哲理的文本,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开阔视野,并在这个过程中明白许多大道理来形成正确的三观,十分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4.定期阶段总结,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阶段总结是系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在脑子里构建大纲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整体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体现。全面多元地进行评价,不只是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评价标准,更要以语言表达、阅读理解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就像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末尾就有两个实践考察活动,其中之一“口语交际-要不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就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两组,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也可以学生自荐,主动讲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表达方式有没有错误、有没有语病等问题,更要注意学生观点内容以及得出这样观点的原因,比如不同意轮流,只单纯地觉得有更适合的人选还是想不轮到自己不想担责任。既要重视学术基础,也要重视思想道德。这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有效课堂的一定要坚持的原则。
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并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实现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培养出引经据典、能说会道且有思想、会思考的少年,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