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2020-11-25庄小玲
庄小玲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清溪初级中学 福建 尤溪 365100)
学困生的形成并不是由于智力的先天性不足造成的,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给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学生就会有所改变。
1.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
首先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目标与上进心。由农村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都来自落后的村庄,有些父母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所以导致了学生在思想上的落后,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一心只想着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外出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其次就是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方法,造成了效率低或者依赖性强。在小学学习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根本没有主动性,对于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敬而远之,学习知识也只会生搬硬套,而不会灵活的运用。还有就是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和关键点,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
2.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 提升教师的亲和力。首先,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些同学只要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就会有很好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要学习,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面对学困生的时候,教师要多一点赞赏,少一点批评,鼓励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地进行努力。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发言,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乡愁》的时候,在学生认识生字词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困生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又使学困生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语文学习的信心。在学生站起来朗读过后,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爱的呵护与关心中不断地成长为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2.2 加强渗透思想教育。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只不过优秀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鼓励,所以努力的劲头就比学困生要强,而对于学困生的理想教师一般很少去关注,而且在同学之间往往会嘲笑学困生的理想,这就会造成学困生的茫然。这时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学生之间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嘲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实现自己理想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多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为了理想而奋斗,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的时候,所有同学都知道要对这篇文章进行背诵记忆,可是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能仅仅只能够背诵一两段,这时教师就不要全盘否定学生的努力成果,要适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不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只背会了一两段就对学生差别对待,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懂得鼓励学生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学困生,更要少一些嘲笑,多一点赞扬,让学生在鼓励中树立成功的信心。
2.3 加强培养意志品质。学困生在遇到很多学习上的问题时,就会产生胆怯的心理,而且意志力比较薄弱,自信心不足,这是学困生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每天进步一小步,经过日积月累,慢慢地树立信心。然后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通过不断的暗示,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最后是磨练意志、督促行为,比如学生坚持每天认识十个生字,每天背诵好词好句,每天坚持写日记等等。意志力不是瞬间养成的,需要日积月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经常的鼓励学生。
例如,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计划,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比如每天读一篇课文,认识十个字词,坚持积累语文素材,在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实现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是在转化工作中,教师还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付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帮助学生从心底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不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从学困生成长为优秀的班级成员,带动班级学习的良好氛围,不落下一个同学,共同创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