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探究
2020-11-25孔英华
孔英华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联路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只有好的心理素质,孩子才能在面对问题时不退缩而且正确处理。在这个个性飞扬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可是因为攀比或者其他原因,孩子的自信心已经很缺乏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项关键任务,尤其是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教师更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帮助鼓励能够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安慰和鼓励,更能帮助他们形成心理自信。当然在培养自信心的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作为孩子性格和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人,其给孩子带来的帮助也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所以家长也要做好本职的工作,积极的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学校现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方式有很多,效果也很显著。在自信心的干预方面,教师们也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这个优点就是自信建立的基础,也是俗话所说的“资本”,只有认识到自己还有优点,自信心的建立就有希望。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尤其是他自己一直认为是缺点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就要帮助他转化为优点。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缺点都有可能转化为优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改正不良的行为,放大优点,最好能找到发挥这个优点的活动,先给他们一点成就感,再慢慢引导自信心的完全建立。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渗透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开展主题班会,通过“这是我”的主题班会,要求大家说出自己的优点,最好能举例子,为什么这是一个优点,这个过程先让孩子说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这就是最小的自信了;如果有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家长和学校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也是让他更好了解自己,帮助他建立自信的一个的重要的方法,而帮助别人的这个学生,他的乐于助人也就成为了他的一个优点。通过这个主题班会的认识,同学们都会对自己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这就形成了最基本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心理健康中对于自信的要求是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消除自卑心理,相信自己。自卑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要消除自卑,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给他一个定位,让他在某个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班里竞选班干部,应该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毛遂自荐,选出更有能力的同学,其他同学也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要给予同样的肯定,也可以进行轮值,每天或者每周选出一位表现好的同学来管理班级,这样的氛围更能激发他们表现自己的欲望。只有突破的心理的防线,才能更加自信。例如嗓门大的同学,那么就可以安排他做体育委员,某位同学的文艺好,就可以让他做文娱委员,这样在职务中让他们有了对自己价值的认知,就能消除心理上的自卑,已达到增强自信的效果。假如有几个同学共同竞争某个岗位,那么就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给大家机会展示自己,竞选者要用自己的长处来打动大家来获得这个职位,这个竞争的过程就是展示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也能激起大家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家长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就给他营造氛围,在家里要给他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生活中也让他参与家庭事务,分享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也锻炼了他的交际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3.教给方法,培养自信
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教师并不能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所以还需要教给他们自己解决的方法。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让孩子自己琢磨,一定要给他们自己建立自信方法,有了这样的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问题他们才有能力有信心自己解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帮助他们自信,不去教会他们如何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心理体验的获得与巩固需要有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小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尚处在被动阶段,要让其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自觉行为,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让他们把自信作为一种能力更加重要。
在教导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自信的方法有:(1)营造氛围,你可以。(2)创造条件,我能行。(3)制造困难,你来做。第一点,就是给他一个他觉得困难的事情,让他自己来完成,告诉他你可以的,并且动手实践,过程中有困难就给予一定的帮助,让他知道自己可以的。第二点就是给孩子创造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用自己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某个小问题,这样当他成功以后,就会发现自己也是能的。第三点是抛出问题,让他自己做,有了第二点的基础,再有问题时,他就不会再有退缩的想法了,这也就是他给自己的心理支持,这正是他自信心建立的标志。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课堂上,当教师讲过一个问题时,再看课后习题,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困难,那么就告诉他们“你可以”,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当解决这样问题以后,教师的鼓励也是帮助他们相信自己能力的法宝。然后教师让他们自己解决
4.时常鼓励,帮助自信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容易受身边环境因素的干扰,如教师的鼓励和批评等。那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否定,就算是成年人,在听到别人说不的时候都会受到心理上的打击,更不用说是什么也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了,而且大家都喜欢被肯定,当你被肯定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持续得到满足,将会有巅峰体验,进而学生会更加相信自己,所以家长和教师不要给孩子一种消极的情绪,要用正能量来鼓励孩子,这种鼓励也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满足内心的那份骄傲,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其持久的保存下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地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会有效得多。
比如在学生帮助完成作业之后,给予他鼓励就是对他所做的努力的肯定,这就能满足孩子内心小小的成就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教师鼓励学生的话不外乎“你真了不起”“你能做好”“你真最棒”等,而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无限的滋润。还有家长,在孩子有了进步或者学会了新的技能,家长的鼓励就是肯定,是对他辛勤汗水的最好的赞美了。
自信心的培养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观。自信是一个人成长、成熟必不可少的能力,自信的人总是能乐观的面对困难,而且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有自信的人总是能带给身边的人正能量,自信是一个人成功必不可少的优点。但是也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自信,避免自信过度而成为了自负,所以家长和教师也要把握鼓励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