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批注式阅读的引导

2020-11-25欧阳燕银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年段符号课文

欧阳燕银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夏良小学 广东 广州 510445)

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可以促进深入阅读,具有很高的价值。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实践活动。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批注引入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勾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赏析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编者、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1]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预习是“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①批注式阅读在课前预习时就应该开始,应是小学中高年段学生预习课文的常规要求。研究小学中高年段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预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批注式阅读准备

预习时做好阅读批注,可为批注式阅读课堂谱写必要的前奏。

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让学生有更多阅读批注的时间和空间。批注式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独立的阅读感受。但课堂教学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学生阅读的时间是紧凑的,跟随着教师环环紧扣的教学步骤,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主动权。课堂阅读体验的时间不能保证,感觉不扎实。而预习正好可解决这个问题。

预习安排在课前、课外进行,这样就让学生有相对宽裕的时间自主批注,也就是给他们充分阅读、自由表达理解和感受文本的机会。其次,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学生想法与感受没受到其他人影响,犹如一张白纸,自主阅读批注有利于学生开展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②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批注预习,只要每次预习有所得,带着预习的所得所疑进入课堂,就能更好地体现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批注,以学生预习中的兴奋点、弱点、盲点来合理设计、安排课堂教学,搭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会使得课堂教学更高效。

2.批注式阅读实施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写批注,让学生细细读课文,品味课文。

2.1 激发批注兴趣。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批注,中高年段的学生一开始并不会太熟练运用,教师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进行批注。

(1)利用名人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常给学生讲伟人、名人如何利用批注进行阅读的,激发学生批注的兴趣。生动的例子有毛泽东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喜欢看史书,看过的史书都有圈点勾画的痕迹,《二十四史》被他反复批注了三次。[2]毛泽东年轻时读《离骚》,用蝇头小楷写下了大约一万字的批注,在他读过的书几乎都留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批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批注的样式和内容。课余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名师注解版本的名著名篇,如《红楼梦》《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里面有名师的全方位批注,书中的阅读批注方法能起很好的借鉴和指引作用。

(2)教师示范引领。指导小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直接、直观地提供示范。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批注,教师备课时也先对文本作规范的品读批注,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感悟、展示批注式阅读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批注的实效,又能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批注符号、批注方法。教师还可利用课堂具体介绍批注式阅读的相关知识,或精选一些文段进行批注示范与练习,引导学生交流批注的感悟,体会批注式阅读的妙处,以激发学生“我也来批注”的愿望。

(3)营造批注氛围。教师注意布置教室批注阅读的氛围,张贴一些有关批注阅读的名句名言,如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等,营造浓厚的批注阅读氛围。还可在教室给阅读批注辟一方展示的舞台,把师生得意的批注、精彩的批注贴出来,让大家欣赏、点评、学习、促进,让学生对批注更有兴趣、更主动,让批注阅读蔚然成风。

2.2 统一批注方式。教师有必要在批注前统一批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序进行批注预习。

一是批注符号统一。为了便于交流,批注的符号以固定为好,不随意更换,符号的种类也不宜过多,使用时注意简洁美观。我们借鉴资料并结合师生平时的使用习惯,提出了一套预习、课堂通用的批注符号,明确了文字批注的位置。

◆批注符号

(1)用数字序号①、②、③ ……标在自然段段前。

(2)用“‖”“/”划分段落与层次(停顿)。

(3)用“____”划生字新词。

(4)用“ ▭ ”圈疑难的字词。

(5)用“△△△”标句子中的关键字词。

(6)用“”划重点句、优美句子。(7)用“ ?”标注自己疑问的词、句等。

批注符号固定下来后,教师提醒学生预习时采用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阅读批注。平时教师在黑板上、实物展示平台上、课件里也经常示范使用这些符号,逐步渗透、巩固运用。

二是批注位置和用笔的统一。教师要让学生按照统一的位置进行眉批、旁批、夹批、尾批,而不是只要见空白处就随意批注。建议学生预习时用铅笔做批注记号,这样在课堂合作交流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学生坚持使用统一标准的批注符号、批注位置、用笔分明,可以培养规律的阅读批注习惯,方便长期批注。

2.3 细化预习批注的内容。让学生预习批注的内容不宜过泛、条目繁多,否则会导致学生对预习敷衍了事、甚至厌恶,这就违背了我们让学生预习的初衷。教师可根据中高年段学生的阅读特点、课标的要求精心制定出具有层级性的切实可行的预习批注内容,循序渐进,中高年段的批注要完成低年段的起码要求,每个年段都是前一年段的延续,每个年段都要留下阅读的痕迹,作出相应的有效批注。如中年段,词句学习方面新课标“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语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目标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我们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查工具书等途径作注释批注;自由批注了解到的课文内容或有疑问的地方。

2.4 批注的方法在学生对批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期待后,我们因势利导教给预习批注的方法。(1)批注读中所获。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时充分阅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自己阅读时的收获、见解进行批注。批注的可以是词语的意思;多音字的读音;有关作者或作品的资料信息;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解答课后的问题;对课文内容体会较深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产生的联想等等。为了生成有效的批注,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预习时怎么读、读什么、为什么读和读到什么程度等要有所设计和规划,给学生预习以明晰的阅读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和批注质量。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批注要求不宜虚高,可以采用由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个适应的梯度。预习是个性阅读,由于学生阅读能力有高低、理解有浅深、正误之分,只要认真去完成,收获无论大小多多益善。允许学生的批注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这样可以照顾到班上绝大多部分的学生,包括潜能生,逐步帮学生建立预习的自信心、成就感,调动学习积极性。(2)批注读中所惑。学贵有疑。朱熹《训学斋规》中有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③教师鼓励学生预习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不理解做上批注,大胆质疑;同时给学生指点质疑方法,提高学生预习批注质疑问难的水平。引导根据课题提问,如预习《圆明园的毁灭》这课,可以提“圆明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毁灭?”“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等等问题;就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句子进行提问;对文章内容质疑,如《纪昌学射》中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还可以从矛盾处质疑,课文中常有些地方看似矛盾,可又合情合理,值得琢磨;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特别是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质疑的地方去批注等等。

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预习时会提问题,既能帮助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带着批注的问题到课堂上学习,他们学习的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会更好了。

(3)利用好助学系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根据助学系统如单元导语、语文要素,结合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或略读课文文前的阅读提示,文中的小贴士和泡泡等,找思考的落脚点进行批注。如学生预习《猎人海力布》时,可以带着课后问题“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去阅读,在阅读中归纳、概括。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五自然段旁的泡泡“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学生预习时可借助这个泡泡的提示试着去勾画这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批注式阅读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绝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必要指导。虽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并不是每一个读者都是对的,即使对,也不是都达到同样的深度和高度。所以教师应当从方法上切实指导学生预习批注,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做出既富有创造性又合乎文本实际的解读。[4]

3.课后引导

如果教师强调预习,引导、鼓励学生认真去预习批注,而对预习的成果缺少真正的关注,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不能持之以恒。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的预习批注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5]

3.1 教师及时检查。叶圣陶先生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察必须认真。”④我们把预习批注作为一份作业,并开设“预习本”,让学生预习时在课本上做批注,过长的批注、课外搜集的材料等还可整理到预习本上。教师在上新课前检查学生课本的批注,并批改预习本,这样让预习有迹可寻,有形可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后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而教师对预习的重视,势必也让学生潜移默化并养成自觉预习、批注预习的习惯。

3.2 提供展示批注舞台。小学生尤其到了中高年级,都是极有表现欲望的,当他们认真完成预习阅读批注,就会迫切期待能有一个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机会。上新课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各自的预习批注;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批注中的闪光点,比如有价值的质疑,有见解的点评,有深度的感悟等;在教室的宣传栏给阅读批注辟一方展示的舞台,把学生得意的批注、精彩的批注贴出来。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预习批注的积极性,并促成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长久保持。

3.3 教师注重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5]在批改预习本时,教师要多留一些表扬性或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批注中的精彩之处,给予激励评价,树立典范,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之处。当然,对理解偏颇和错误的,要予以及时的指正。对于总是故意敷衍了事的学生,教师则要通过评价督促和劝导,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针对预习批注的评价,教师要适时,要适度,而又不一味夸张,鼓舞学生更有信心。批注式阅读看起来易操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批注式阅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6]

注:

① 转引自刘建.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74.

②转引自梁俊.关于预习的一些思考[J].双语学习2007(11):102.

③朱熹.训学斋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98.

④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8.

猜你喜欢

年段符号课文
学符号,比多少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背课文的小偷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符号的由来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