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锻炼对民众心理健康影响

2020-11-25潘浩峰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灌篮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负面体育锻炼民众

潘浩峰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

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广大民众的身心素质将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大趋势下,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快,生活压力更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高,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潜在影响社会的发展。据研究表明,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会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群拥有更佳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一般更为健康。为促使全民体育、全民锻炼的目标得以达成,在现阶段,研究体育锻炼会对人民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十分必要。

一、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解析

(一)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也有身体锻炼之称,是人们为提升或保持体质,有内容、计划性、重复性的一类身体运动[1]。在锻炼中,一般有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耐力等相关活动形式,也指规律性、计划性等能让体能增强的一类身体活动。而锻炼也指每个人在自我认知后,尝试的各类医疗卫生手段、运动方式,通过业余时间让体质得到增强,对精神进行调节的一类体育活动。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属于复杂、综合型概念,在个体的外部适应、内部协调之后,达成的结果便是心理健康。比如,它属于能和生活有较好适应性的状态,也指人们能和生活更为适应,能对人际关系良好处理,可以对自身能力充分展现,智力正常且身体健康,情绪协调并具备一定的幸福感。

二、体育锻炼对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品质方面

在民众工作或者日常生活时,其心理素质往往能借助不同活动,实现有效提升[2]。例如,企业会定期组织团建活动,让人们培养友爱、团结的意识,提高互助心理。对民众个人来讲,在体育锻炼中,特别在面对更高难度的锻炼项目时,可以让自身心理意志实现逐步的提升。比如,在马拉松中,这一活动十分考验民众的身体素质及心理意志,当民众在马拉松途中,会因身体素质等因素影响,产生放弃的念头,但若民众能在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跑完全程,则其心理意志便能得到充分锻炼,使其培养不怕苦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能更好地看待及应对生活内的挑战,使其心理素质更为积极向上。

(二)民众性格方面

在体育锻炼中,民众的是否参与、参与程度等,都会被性格因素所影响。据调查可知,不能长期坚持锻炼的民众,会在社交等方面表现不佳,不如对锻炼长期坚持的民众,且其心理健康也显得不够乐观。运动能力还与性格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据Hogan的研究可知,当人有着更高的运动能力时,其心理比较低运动能力的人更为健康,且更加乐于竞争和积极向上。这是因为,在体育锻炼中,部分项目会存在明显的竞争性,即使部分项目的竞争性不强,但在民众的集体锻炼中,更多人也自然而然出现竞争心理,期望在运动项目上比他人表现更佳,在比他人更快、动作更标准等过程中,提高锻炼的自信,获得锻炼的成功感,最终让民众的性格可以得到调节,促使其心理健康。

(三)心理状态方面

在现阶段,国内经济的进步速度较快,民众面临的生活压力及竞争也更大,比如买房、下一代入学、职场竞争,社会舆论,或者来自家庭的不理解等不同压力。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多,但网络信息也往往真假难辨,新媒体平台上泛滥的“贩卖焦虑”等等,都让民众的压力更大。在逐步增长的压力面前,民众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在生活中,民众需要将复杂程度不同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也要改善和朋友、亲戚等的关系,都对民众生活带来了影响。而在适度的体育锻炼中,人体会分泌一定的多巴胺,使其情绪得到调节,更乐观的看待生活问题及压力,或以锻炼为民众提供短暂的“逃避”机会,使其暂时远离复杂的关系及各类压力。在心理、身体上的变化影响下,人们的心态可以变得积极向上,逐步调整心理状态。

(四)情绪调节方面

当人处在长期的烦躁、情绪低落等负面状态中,便会让心理疾病有可乘之机[3]。在体育锻炼中,民众的情绪可以得到调节,让心理方面不良反应被改善。据研究可知,在人的运动中,大脑对情感进行主管的右半球会兴奋起来,使得人进入愉悦的一类氛围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振奋精神。在民众生活中,不论是工作、家庭等方面带来的压力,都会让民众更容易感到精神衰弱、身心疲劳。但是,在对体育锻炼的积极参加中,民众能放松身心,让疲劳得到消除。其次,在运动中,民众可以宣泄个人压抑许久的负面情绪,促使其得到心理健康。在人民宣泄负面情绪时,可选的方式很多,看一场戏剧电影、做自己喜欢的手工,或者找他人倾诉等,但是,强度稍高的锻炼活动,属于能让民众宣泄情绪的更有效方式,能让民众实现心理压力的缓解,对其负面情绪的调节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

(五)社会适应力方面

体育锻炼属于人们交往交流的优质形式,能让人和社会加强联系。在锻炼中,民众可以提高交往能力,消除孤独感并冲破隔阂,在公共场所相聚,共同学习及帮助,一同交流,和他人更易培养亲密、平等的关系。在体育锻炼时,锻炼活动也往往有竞赛的性质,可以让民众激发竞争、合作等意识,培养力争上游的意识。在对运动效果的评比中,可以让民众了解个人努力对集体荣誉会带来的影响,使其能对集体、个人的关系自觉协调,提高责任感,发展集体荣誉感。其次,在比赛式的锻炼中,优胜者可以得到奖励,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失败者能养成不怕挫折、不甘失败的心理素质。在体育锻炼的影响下,个体可以满足社会交往一定的需要,使其生活方式得到丰富,使其消除各类烦恼,有益于其身心健康。

(六)自我意识方面

自我意识即为个体针对个人的态度及认识。发展自我意识,可以影响人的性格、能力、兴趣及意志等不同方面。而自我意识也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让公众更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对个人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地位更为重视。而他人会被民众当成镜子,让各民众能了解自己被他人如何看待,更多人都会受他人反映而完善自我意识。为此,引导民众对自我意识做好调解,使其健康发展便十分关键。在体育运动中,更多运动都存在一定集体性,在运动内的一些现象及过程,均存在明显社会意义。民众需要借助积极发泄消除负面情绪,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拥有的“艰苦条件”,十分适合对人进行锻炼及考验。在现阶段,人们参与的各类运动基本都由一定活动、游戏角色、各角色的互相作用所构成。上述角色不但在游戏及活动内,存在特定意义,也会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对民众社会性的发展十分有益。

(七)睡眠质量方面

据研究可知,对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和不参加的人,其睡眠质量存在差异。当人参与运动后,其慢波睡眠会比未运动更长,深睡眠便属于慢波睡眠这一阶段。由此可见,对运动活动的积极参加,可以让人获得深度睡眠,为后续的工作、学习等准备好精力。据调查可知,民众生活内的身体功能的紊乱相对常见,更多民众认为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身体状况进行改善,不太满意对自己的体能、形象及抵抗力,特别在突发疾病时,民众对个人状况的不满意会更为明显,使其心理疾病的概率提高。其次,身体体现会息息相关于满意度,它们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比如当体重超标而自卑的人,在锻炼后可以减重塑形,在满意度的增长下,人们可以改善精神面貌,缓解人的负面情绪,而降低后的体重及体脂,也能促使人们在锻炼时获得更佳效果,实现良性循环。

三、如何以体育锻炼促进民众的心理健康

(一)坚持长期锻炼

无法正常缓解的负面情绪,在长期的积累下,便容易使人出现心理问题。而体育锻炼属于能让人放松心情,放下复杂人际关系等的方式,在运动的影响下,分泌的一定多巴胺,也会使其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为此,要让民众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鼓励民众的坚持锻炼、长期锻炼,使其培养健康的运动意识及习惯,在运动中改善心情,和他人交流倾诉,以身体素质的提高,让人们能更有精力面对各方面挑战。

(二)锻炼强度合理

在体育锻炼中,保持锻炼的合理强度十分重要。当锻炼强度偏低时,民众便不能达成锻炼体质、宣泄情绪的目标。而在锻炼强度过高时,民众也会感到挫折,并在严重时,使其身体受到伤害,更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由此可见,民众需要保障强度合理的锻炼,尽量参考个人的真实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确定合理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逐步获得进步及成功的喜悦。

(三)参与集体锻炼

社会性对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在现阶段,更多心理问题也会和社会性相关。比如,当人长期自卑,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时,其社会性便会降低,更难和他人顺利交流,正常建立各类关系,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而体育锻炼能为更多民众提供和他人轻松交流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内,人们可以不谈工作,互相帮助,最终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此,民众可以尝试集体锻炼,从参与人数少的体育项目,逐步过渡至参与人数更多的体育项目,在和他人的交流、集体运动中,获得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了解个人在集体内的贡献,对自己正确认识,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

四、结束语

在国家发展中,民众的身心健康是国家、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各方面压力都很大,需要找到缓解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正确方式。而体育锻炼正能达成这一效果,为此,我们要鼓励民众的积极锻炼,使其在合理的锻炼强度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负面体育锻炼民众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圣诞礼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