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冯丽娜

名师在线 2020年30期
关键词:曲子师生音乐

冯丽娜

(江苏省宿迁中学分校,江苏宿迁 223800)

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水准也就成了初中音乐教学重要的工作之一。互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展现出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将针对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相关讨论,并提出几点策略。

一、情境互动,激发想象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互动教学,教师首先可以创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挖掘和探索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学生,打破传统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利用互动教学来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1]。例如。在教学《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相关音乐,并根据音乐内容设计相关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来装扮自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利用影视作品中美丽的画面向学生呈现出歌曲想要表达的美好情感,刺激学生的五官感受,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音乐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例如,在教学《黄河颂》这首曲子时,如果教师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听这首曲子理解并学习这首歌,那么学生可能无法深入了解这首曲子,更体验不到这首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关于黄河的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切实感受到黄河的气魄,身临其境地感觉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当学生对黄河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渐渐导入关于黄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听这首曲子时能够与创作此曲的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该曲子所蕴含着的情感和深意。

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情境互动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学生对音乐赏析的能力。同时,互动教学也活跃了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得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二、师生互动,增强体验

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模仿能力,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到音乐知识中更深层的含义和美好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模仿并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这对于强化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和展现自信具有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模仿也能够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使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应通过情境互动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初中学生今后学习音乐知识奠定基础[2]。

例如,在教学与家乡或是故乡相关的曲子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小游戏引入教学活动之中。首先,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详细解说歌词的大意,引导学生对曲子的单句歌词进行模仿,以歌词接龙的小游戏营造游戏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其次,在学生大致理解歌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让其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去演绎作品;最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所学曲目相关的舞蹈动作,并用“击鼓传花”的小游戏来指定学生,被选中的学生就要唱出一句歌词并做出相关的动作,整个动作完成之后再换下一名学生。这样的游戏互动,能让整个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自由。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现代化的教育提倡民主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和谐、民主、积极的学习氛围,调整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有距离感。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以是“总导演、总策划”,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是陪学生一起的“演员”,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那么学生就会喜欢和教师相处,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唱,唱出自己的情感、唱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要想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就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传统教学中糟糕的人际关系,教师就应该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是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好地展现出自己的才能。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学生大胆地唱、大胆地跳、大胆地展现自己,整堂课的气氛高涨。

其次,教师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中阶段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奇心比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比赛来激发学生求胜的心理,使得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理知识的学习是无聊、枯燥、无味的。教师应在深入了解学生之后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比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赛表演的方式来争夺冠军,从而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拓宽音乐活动课程,将音乐教学延伸至音乐课堂之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开展音乐活动课程时,除了完成本身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以外,教师还需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例如,在教学乐器知识时,教师不仅要讲解乐器的使用方法,与学生共同吹奏乐器,还要配合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打击乐器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打击方法,还要指导学生正确拍打节奏的方式,或者与学生共同敲打各类打击乐器,甚至是与学生合奏出一首完整的曲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伴奏曲目,师生共同使用乐器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歌曲。这些方法不仅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有活力,还能使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从而创建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教学《森林奏鸣曲》这堂音乐活动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曲子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再让学生分析这首曲子中每一段音乐节点中的情感特征,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利用乐器、歌唱、表演等方式演绎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包括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参与这样的音乐活动课程,学生可以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目的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统一学生的想法或是统一学生的学习节奏,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交流彼此之间的想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之中,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对其之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歌曲的唱法,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过程。当示范结束之后,为了确保学生也能够明确地掌握歌曲的唱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4~6 人为一小组,以小组的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演绎方式。当每个小组演绎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结合各个小组演绎的情况和对歌曲掌握的熟悉程度进行合理、科学的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快速成长。而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足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应该展开积极的互动,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班学生的综合实力制订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挖掘音乐教学材料中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一堂与众不同的音乐课。

猜你喜欢

曲子师生音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圣诞音乐路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音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