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11-25张建刚

名师在线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师应意识课堂教学

张建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浙江杭州 311200)

引言

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更上心,没有谁是天生就讨厌哪一门学科的,学科教师对其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被营造出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从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来培养的。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弥补自身教学不足,让学生轻松理解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无论是什么科目,教师都应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发散思维,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形式的课堂,将自己的课堂变得多样化,增添一些学生喜欢的课堂元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只有课堂的形式吸引了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带来的乐趣和它的实用性[2]。总的来说,教师应增强课堂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变得不枯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如列举出四五个物体的三视图,将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放在一起,让学生抢答归类,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游戏,或者用正方体摆成各种形状,让学生画出它的三视图。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解题走了弯路时,教师应给予其合理的引导,既要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解题思路,又要让学生继续自主思考[3]。在学生解题完毕后,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然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究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也无法接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教师要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4]。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取长补短。在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寻找意见不同的原因,如果是探索性问题,就相互吸收不同看法的亮点,从而丰富自己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知识。由于学生往往对自己新接触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任何学科的创新型问题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开放性问题是创新型问题的主要形式,可以发散学生的固定思维,让学生多动脑,自主探索一些新的答案。学生要通过自己以往学习到的知识来“编织”自己的学科知识网,在遇到问题时用知识网中的内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分析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及时找到学生答案中的不足和优点,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只有进行了自主思考,才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课堂有效提问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圆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圆心角、圆周角、内接圆、外接圆、内心等相关量,以及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如果在没有准备时接受提问,那么其回答可能是让人不满意的。对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并没有那种想法,就要暂时不提问,而是继续进行知识引导,指导学生先掌握知识。教师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不要只走一个过场,使学生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教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形成学科相关的思维能力。

三、备课过程中设置创新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教育部对教育进行了深入改革,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有关部门开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教育部的改革也将重心放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时,除了要设置常规问题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教师可以在备课中设置一些创新型问题,如a的符号与函数图像的什么有关、b 和常数c 都影响到图像的什么部分。这些问题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知识。任务驱动法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对于基础层面、提高层面、拔尖层面三个层面的学生设置难度和提高方向不一样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6]。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然后学生进行基本练习;当大部分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再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知识,亲历过程,锻炼思维。在任务式教学法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从简单到烦琐、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应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实际教学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学情。

四、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

时代一直在变化和进步,而学生的心智也会慢慢地成熟,变得有个性,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肩负引导学生心智、品德健康发展的责任,而其前提是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关系。只有师生关系比较亲近,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的想法,才能和学生共同努力让课堂充满趣味,打造高质量课堂。这也是考察教师耐心程度的过程。由于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一种严肃的感觉,学生对教师都是报以敬畏的心态,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敢寻求教师的帮助。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软化自己的语气,给学生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不要过于严肃,并且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明白学习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不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还能因为发现问题而受到教师的鼓励,从而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向教师寻求帮助。由于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自尊心很强,教师如果有不耐烦的态度或挖苦学生,那么很容易让一些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有良好的素质,多关心学生,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苦恼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相互信任,进而使学生愿意依赖教师、信任教师。

很多教师认为有的学生反正也对学科内容不感兴趣,讲了也是白讲,会把注意力只放在课堂学习表现活跃的学生身上。但是,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权力,因此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体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习得知识、获得成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调动不积极的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结语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教师应意识课堂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