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作用的探究

2020-11-25杨富得

名师在线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教师应数学知识思维

杨富得

(甘肃省民勤实验中学,甘肃武威 733309)

引言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科学性的教育教学为基础,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方案的整体性优化,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深化我国教育模式改革。

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依据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主要依据以下三种理论,即传播学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及数学基础理论。传播学理论认为,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对知识弘扬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介将数学知识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让信息接收的终端能够领会和掌握。传播学中的有效理论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过程构建形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将知识按照信息传播的数量、难度、速度等进行划分,对数学课堂的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借助一定的手段进行学习,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将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建构的方式依照一定的顺序来展开。数学基础理论认为,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应以数学思维为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于基本数学知识的了解,逐步对数学中更加深入的知识展开探索,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而思维的深刻程度、发散程度、灵活程度等构成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网络[1]。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

(一)创设教育教学情境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驱动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唤醒学生记忆中长期性的知识内容,营造一个更加适合学生进行认知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来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结合以往学习到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分析,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新提的问题可能会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需要学生重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欲望。提问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如数学工具、多媒体技术等,来创设更加适合学生进行思考与发展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其他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做好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带领学生共同思考生活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结合抽象化的数学思维设计解决方案[2]。

(二)引导合作探究

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较为烦琐、复杂,加上高度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和形象化的数学模型的建构,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要想充分了解数学知识,必须掌握数学精神要领和思维方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再次创造的数学模式,内化形成自身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空间。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现有的数学工具构建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对于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向教师进行提问,在合作与引导式教学中进行立体化、动态化的学习,学会在数学课堂中观察、探索、总结,调动数学思维发现数学规律,并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3]。

(三)举一反三

学生在课堂中自行进行探索所得出的各种结论,需要学生在不断地应用和练习中更加熟练地对其进行掌握。为了提高其应用的灵活程度,现代教育技术提倡举一反三的练习策略。举一反三的练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分辨清楚原有的数学知识与新学到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减少模糊知识内容在练习过程中的干扰;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来解决现实问题[4]。总之,举一反三的练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转化能力,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归纳总结

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能够进一步概括在课堂中新学习的数学理论的概念,将知识构建成思维网络,对数学知识进行强化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归纳总结强调,通过教师对课堂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总结,或者通过学生自身总结分享,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回忆。学生在回忆过程中能够根据新知识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将原有的知识通过一定的知识系统构建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网络,优化数学思维网络。通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总结,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安排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辅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5]。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弥补教学缺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方案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知识量较大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难以全面掌握教学内容。为了充分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教师应避免整节数学课都进行单一化内容的讲解,要适当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与回忆。教师还要适应学生的课堂学习节奏,改变以往的单纯采用高效、快节奏的教学方式,首先应了解班级学生对于同一章节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教学难点进行反复讲解,让学生对其进行多次学习。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一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乘方”概念的了解不够透彻,容易将乘方与倍数两个概念混淆,进而容易出现偏差。基于此,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先预留一定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回忆乘法的相关内容,再引入乘方的概念,将乘方与倍数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回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并将具体的知识内容填充进去[6]。

(二)选好教学切入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找好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厘清教师的教学思路,依照教师的规划开展学习。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音频、PPT 等形式找准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切入。在选取切入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克服教学重难点知识对教学的阻碍,突破技术难点,完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切入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来源于实际生活并最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广泛收集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进行充分联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一节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三角形,以桥梁为例,分析在三角形桥梁构建中角的大小、个数、角度总和等内容。教师可以设计PPT 来展示,让学生通过相关图片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培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动画、演示的手段将抽象化的问题转化成具象的内容,采用简便的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教师应先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其指导下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案,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抽象化思维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逐步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一章时,学生可能并不了解“全等”的概念,容易将“全等”与“相似”两个概念混淆。对此,教师可以先采用具象化展示图形的方式展示抽象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使其逐步掌握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相关的定理和公式进行回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的融合,提高中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化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