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例资源的优化应用研究

2020-11-25姚穗珍

名师在线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交友课例逻辑

姚穗珍

(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福建宁德 355100)

引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课堂,灵活应用有效策略,细致、深入开展研究,促进课例资源使用实现最优效益,真正用好教材资源。

一、增加资源,锦上添花

(一)增加思维导图资源

例如,结合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需要,笔者增加了思维导图资源,并设计了情境问题:坚守公平需要从哪两个方面努力?书本从哪两个方面阐述通过制度保障公平?守护正义需要从哪两个方面努力?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什么?

笔者通过思维导图课例资源,呈现教材内在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深刻地阐述了教材主要观点,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洞悉教材、思考问题,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达成共识:“公平正义的守护”需要把握“个人”和“制度(司法)”两条主线[1]。

(二)增加课堂生成资源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关爱他人的艺术”,面对老人摔倒和同学生活有困难……部分学生脱口而出“把老人扶起来”“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捐钱捐物”。笔者及时捕捉了这些回答,挖掘了“同学们能否辩证分析这些热心行为”的课堂生成资源,从而带领学生深入辨析了关爱他人的策略和应注意的方面。

在此,笔者捕捉和挖掘了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虽然可能会打乱常规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但增加的生成资源能够成为课堂质疑解难的智慧火花和亮点。

(三)增加案例材料资源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一课时,为突破“实干创造未来”的教学难点,在利用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时,笔者适时增加了“我国复兴号动车组精密高端轴承研制劳动成果”两则具体的数据材料。

材料一:“高铁女神”梁建英和她的团队,380 公里的动车组,设计攻关18 个月,450 余项仿真分析,1050 余项地面试验,2800 余项线路试验,486.1 公里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材料二:一列标准动车组装55 万个零部件,焊缝12 万多米,涂装油漆面积16000 平方米,导线12 万多根,装配工序2万道,工作在第一线的14000多名复兴号工作人员做到“零失误”。

笔者利用案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1)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工作团队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2)他们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既利用了原有素材,又增加了形象的案例材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引导他们体会成功需要汗水和奋斗,感悟实干创造辉煌,坚定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进而突破了“实干创造未来”这一教学难点。

(四)增加优质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时,为了渲染教学氛围,笔者在教学环节中增添了“这个世界总有人偷偷爱着你”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悟,分享自己被人关爱或关爱他人的温暖故事,进而让学生领悟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升华学生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可见,增添的视频资源产生了特殊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与时政热点、视频音频、图片漫画、社会实践、案例资源、乡土资源等进行整合使用,体现教学的时政性、新颖性和实效性。增添的资源恰到好处、用到极致,就能成为美化课堂的催化剂。

二、调整合并,尽显精致

以教材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教材资源进行调整合并,这种“瘦身”的目的是优化教材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是教材传递思想的思路,也是学生构建思想的思路。优化逻辑结构,可以更好地展示教材的精神内涵,凸显教材的教育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更好的路线图。

(一)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时,教材内容中的“生命至上……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与“敬畏生命……与他人共同生活”可以进行整合,并将“珍爱他人生命”的内容“下放”到P96 来讲解,形成一个侧重于“为什么”(生命至上),另一个侧重于“怎么做”(休戚与共)的知识链,从而使教材的逻辑结构更明了。教材进一步“瘦身”,凸显了“关爱他人生命”的主线。

(二)根据逻辑关系的条理进行调整

例如,在教学第十课第二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中的“冷漠与关切”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前面“关爱他人生命”的知识,形成了从“敬畏生命,生命至上,到休戚与共,再到不冷漠,传递温暖,善待他人,共同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社会”的层层递进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在情理上引领学生做一个在生命面前有道德追求的人。

三、整合资源,互利共赢

(一)整合教材案例资源,挖掘关键字句和关键信息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少年有梦”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挖掘“探究与分享”中的关键字句和关键信息:“在非洲……‘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感悟瑞恩的梦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少年梦想天真无邪、美好的特点;“从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人们纷纷解囊相助”,感悟瑞恩为实现梦想做过哪些努力;从“第一口井打好了……已经为非洲挖了七十多口井”,感悟少年的梦想是与人生目标、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还可引出关于“努力就有改变”的教学,感悟努力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以及自己应该怎样努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挖掘教材资源中的关键字句和关键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等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多角度、多层次使用案例,达到挖掘教材和育人双实效。

(二)整编教材故事情境,感悟故事连续性和知识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时,笔者按知识条理和逻辑顺序整合教材中“吴凡网络交友”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网上交友的特点、积极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网上交友时要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多交往等网络媒介素养。在此,笔者把教材中几个有关联的活动栏目资源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连贯性、真实性、典型性的有多个情节的故事。整编教材故事情境,能够节约教学时空,让资源效益淋漓尽致。

四、改编素材,逻辑梳理教材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课例资源都有知识和生活方面的内在逻辑,教师解读教材资源逻辑的整合点,可以让教学更“活”。

(一)根据生活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改编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常青”时,笔者改编了同龄人小美交友的生活化情境,把第四课“友谊的澄清,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等知识、第五课“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等知识进行整合教学;改编了小美交友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让每位学生感悟呵护友谊,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正确对待交友中的伤害,形成连贯的有故事情节的生活情境教学链。

(二)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改编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遵守规则”时,笔者按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将“受到处罚的列车乘客”“督促他人遵守规则”“高铁儿童票优惠规则的调整”进行了改编整合,形成了“遵守规则—维护规则—改进规则”的知识逻辑教学链。

结语

综上所述,课例资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课例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交友课例逻辑
交友启事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闲谈“交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课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