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

2020-11-25宋生艳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8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宋生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 山西省太原市 03003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智慧社会”新概念[1],强调“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等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2]。综观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历程,虽然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产出不少理论与实践成果,但理念尚未形成一个泛在服务大生态环境、5G 等新技术实践鲜有涉猎。鉴于此,文章从研究智慧图书馆概念入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建设现状,并嵌入案例探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策略,激发用户积极参与各级智慧图书馆建设[3],为图书馆行业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助推新时代智慧图书馆向广阔的领域发展。

2 智慧图书馆概念界定

研究认为,时至今日,智慧图书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芬兰奥卢大学的Markus Aittola 于2003年提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的概念。他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4]。国内智慧图书馆概念可追溯至1999年,林文睿从超智慧型大楼管理系统视角的阐释[5]。其代表性观点:2010年,严栋于从感知计算的角度进行定义;2011年,王世伟对其深入解读,认为人与物的互通相连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要素[6];2018年初景利提出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城市”一样,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7]。

综合各学者观点,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在原来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将新技术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用户需求、人、空间相融合,创新更加高品质智慧服务,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新增长点,体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价值。

3 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国外以Emerald 数据库、EBSCO 数据库为数据源,以smart library、smart librarian 和smart service为检索词,获取相关文献29 篇。其中,奥卢大学图书馆的5GEAR[8]项目,为研究与实践提供镜鉴。

国内以CNKI 数据库为数据源,笔者以“SU=‘智慧图书馆’and KY=(‘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智慧馆员’)”作为检索式,检索2019年元月之前的论文,共检索到核心期刊发文数量251 余篇。从文献调研分析,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的图书馆和机构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探索与实践。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创新纸电合一的元数据管理、用户需求驱动的互联互通服务门户,研发全面感知、高度透明的智慧服务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建设[9],实现对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支持[10]。

梳理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更注重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主要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1)智慧图书馆建设口号喊得高,研究基本停留在理念层面,偏重搞环境、买设备和推资源等误区[11];

(2)智慧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馆员综合素养培育力度不够;

(3)顶层设计缺乏一个长远规划;

(4)5G 融入智慧图书馆成为新挑战。

为此,亟待研究“科技+人文+用户需求”协同发展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新向标新策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转型发展。

4 智慧图书馆建设策略

4.1 智慧图书馆构建理念

智慧图书馆建设最大的挑战是观念上的。首先,要遵循智慧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发展愿景及智慧社会的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智慧服务的开放获取、共建共享和智慧便捷原则,改变以往重“物的智能”轻“人的智慧”的理念,使智慧图书馆建设向技术、人文、用户需求三者融合共建转变,把“技术”“资源”“人”“空间”要素融合,为读者创造智慧服务环境。其次,智慧图书馆是提供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思维要置于智慧社会大环境之中,要完善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的标准和智慧社会进程中的标准和规范相一致,降低用户在利用与享受服务过程中的门槛、人力与物力等。再次,多方形成共识,通过融合、协同、联结互惠体验,构建开放协同的大生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泛在服务的智慧服务生态。

4.2 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智慧图书馆的长远规划

首先,智慧图书馆建设最大的挑战是观念上的,政府和图书馆机构领导设计智慧图书馆建设和规划需要改进理念,需要按需纳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构建一个基础支撑层、感知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平台层和服务层六个逻辑层面的融合架构,体现出智慧图书馆互联、高效、便利的内在特征[12],激活全面感知与高度透明的智慧活动、新体验。其次,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投入人力、多方筹集资金和购买智能设备,并利用大量的时间去精雕细刻,因而在智慧图书馆的长远规划中,要立足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务实创新,精准谋划,打造人与物互动互促的精准服务及智能管理水平。再次,研究认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制定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需要科学定位其短期建设目标、中期目标、长远发展目标,将每一阶段目标与需求对接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一经确定,实施过程中践行大生态融合理念和“智慧工匠”精神,沿着目标加快智慧图书馆实施,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的获得感。

4.3 新型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案例与功效

文章引入RFID、5G 等新技术在应用案例,论证虚实结合的智慧感知空间,使得图书馆服务在空间上得以拓展,从而让用户随时随地随心的享用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回应用户对知识服务的期盼及获得感。

4.3.1 RFID 技术在图书馆应用案例产生的效应

从RFID 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来看,已在各行各业应用取得成果,RFID 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业务工作可以解决读者服务痛点。以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一个实践案例分析。据陈力军(机器人的研发团队带领人)教授介绍,南京大学图书馆已实现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机器人的升级。研发团队择选RFID 设计研发智能点机器人“图宝”,解决服务痛点。以往传统图书馆图书盘点、图书搜索主要是依赖于人工的干预,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差错率高,服务效率低,读者怨声载道。而今,智能机器人上岗从事盘点图书和搜索图书,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读者在书库找书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机器人借助超高频RFID 定位技术,通过激光传感器进行自主导航并设计最优的找书路线,并把结果录入在显示屏上供读者找书参考;通过可升降的RFID 读写天线按排架规则有序读取书架上的图书,一台机器人1 小时可盘点1 万册图书,错误率不超过1%,以高效精准的服务回应用户的期盼。

4.3.2 5G 技术和标准在图书馆应用案例功效

研究认为,5G 最难融入智慧图书馆的是,信息服务将是多个平台间协作、高速存取和计算的协同式服务模式,对智慧图书馆数据管理能力、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容量、数据获取精准度等带来压倒性挑战,对图书馆未来建设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不同图书馆之间择选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描述标准等,导致数据壁垒或数据异构等现象突显。要将5G 技术融入智慧图书馆,需要开发数据资源之前设计数据资源层统一标准,以此解决系列数据管理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同时要制定或完善图书馆数据管理策略,改善和提升智慧服务效能和社会效应,为用户提供获得感和体验感。如5G 支持听书和多媒体阅读、支持游戏化的场景阅读等全景互动至精准推送[13],以更加便捷、个性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

4.4 智慧馆员定位与能力培育

首先,从智慧图书馆管理层而言,馆领导要树立智慧化发展意识,需要智慧化和集约化管理,优化馆内岗位设置,整合业务部门要建立跨界合作团队,以学补差增力。其次,从组建人才队伍的创新性看,亟待建立一套完备的馆员选拔、培养、工作机制、管理和运营技术系统,重新布局和构建新型能力体系,从人力密集型服务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转变。再次,从用户智慧能力的培育者角色来看,培养智慧图书馆用户的利用能力,需要充分发挥智慧馆员的智慧,需要对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建立一支学习型、技能型、专业型强的智慧馆员队伍,通过制定培训制度、上岗练兵,激励馆员自主学习等措施,缓解“知识恐慌”,提升服务用户的新型服务能力,使其把学习成果与实践融合,并将学习效能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此外,强化泛在信息素养教育,帮助用户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联合打造“硬智慧”和“软智慧”融合的泛在化、智能化行业服务路径。

5 结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的、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创新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分阶段建设发展。未来,图书馆要在智慧社会的驱动下,构建以人为本、互通相联、开放获取的智慧服务环境,使智慧图书馆服务更加智能化、泛在化和人性化,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