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学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思考
2020-11-25崔荣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棋山镇第二小学
崔荣华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棋山镇第二小学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走出教室放松心情的机会,因此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国家以及社会关注的重点。所谓综合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思想道德水平、审美能力、身体以及心理素质等等。大课间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因此能够使得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在课间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的释放内心的压力,缓解心理问题,因此也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部分乡镇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活动内容单一且效果较差。本文接下来将详细挖掘这些问题,并指出大课间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性,同时根据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开展策略,希望能够保证大课间活动的高效性,促进乡镇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宣传力度不够
宣传力度不够,是当前乡镇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在学校层面,部分乡镇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培养,在课程安排上相对比较紧凑,难以为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时间[1]。除此之外,学校没有定期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以及教师忽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其次,在教师层面,在乡镇学校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间活动的重要性,经常出现文化课程占用课间活动的时间,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除此之外,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向学生宣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充分的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
(二)资源利用不充分
当前,乡镇小学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是高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在利用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过程中,出现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人力资源层面,很多乡镇学校的领导层没有对各个学科的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简单地说,如体育教师的工作安排、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安排以及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而这种不合理的安排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不能有效的落实,教师也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作用。在物力资源层面,很多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各种体育器材相对比较缺少,同时,没有对体育器材进行很好的管理和保存[2]。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前,尽管部分乡镇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国家以及教育部的要求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但是活动内容设计相对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3]。学生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体,如果学校以及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统一以及固定的活动内容,将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国家体育改革的大方向
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育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的进程,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机制,要求各个学校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实现体育课程的改革,促进乡镇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大课间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参与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的思考和活动,因此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成长的目的。
(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对于乡镇学校来说,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为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工具以及设施,同时还包括学生学习的空间等等。第三,创造良好的活动场地,尽管学校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学校中只能专一地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校园生活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第四,完善的管理体制,在小学阶段,乡镇学校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行为规范。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以及学校事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场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因此,对于乡镇学校来说,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和完善
对于乡镇学校来说,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一般来说,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必须首先落实指导思想,快乐体育以及学生健康是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并感受到活动课程的魅力,最终喜欢上体育[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实践中落实了高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四)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在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还能够掌握相关运动的基本技能,因此逐步提升了运动的能力,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简单地说,学生对体育运动以及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深度有所提升,认识到体育运动以及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在平时的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发挥了课间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三、乡镇学校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学生以及教师对课间活动的重视度
对于学校来说,必须积极的转变看法,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注和宣传。一般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式,加强对课间活动的宣传:第一,定期开展师生动员大会,在开展动员大会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要发挥领导作用,让教师以及学生明白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工作,促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对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想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性以及高效性,可以动员教师以及学生共同的参与到课间活动的制作过程,保证选择选择的课间活动内容深受学生以及教师的喜欢。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以及教师的需求,最终发挥其重要的价值以及意义。第二,利用各种硬件设施如广播等方式加强宣传,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文字宣传或者是收音宣传的方式,加强学生以及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视。乡镇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的现状,设置专门的宣传栏,或者是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并为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创造浓厚的氛围。当然,学校也可以通过广播的形式,定期向整个学校汇报不同班级的大课间活动的运行情况,对表现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和鼓励[5]。第三,学校做好家长以及社会的宣传,对于乡镇学校来说,要积极的联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并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高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可以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督促家长和学校一起共同努力,支持和配合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二)学校要充分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
对于乡镇学校来说,要想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高效性,必须要认识到当前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通过考察的方式,加强对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以及器材的了解。上面已经提到,很多乡镇学校缺乏有效的体育器材,导致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不佳。学校要在观察以及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相应的资金,改善活动场地,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同时提高器材的利用率。其次,统筹调控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想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高效性,学校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发挥教师的活动领导作用。当学生在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出现场地以及器材冲突时,教师能够通过统筹的安排以及调控,保证不同班级的学生都能够使用到器材,最终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高效性。
(三)设计创新有趣、丰富的活动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制一些体育器材,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新以及创造能力,参与到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传统的体育课间活动主要包括沙包、踢毽子、各种球类活动等等,比较新颖、创新以及有趣的课间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自编的舞蹈、自编的单人、双人或者是三人篮球比赛、跳绳接力比赛。这些新颖的体育课间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活动内容,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结束语
对于乡镇学校来说,体育大课间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站在乡镇小学的角度,阐释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乡镇学校、高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措施,要求学校层面要加强宣传,提高教师以及学生对课间活动的重视度。除此之外,学校要充分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大课间活动。最后,教师要设计创新、有趣、丰富的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