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0-11-25吴钊景德镇陶瓷大学
吴钊 景德镇陶瓷大学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在党内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作出了“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重要指示。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单位,它是高校党委教育发展党员的学校、团结师生群众的核心、教学科研攻关的堡垒,是高校党建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着力点。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班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改革发展的“领头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又提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要求。可见,加强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高校改革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二、当前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校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积极引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肩负着教育和发展师生党员的重要责任,也是团结、联系、教育师生群众的生力军。在当前形势下,各高校党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和党支部建设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能够达到上级有关要求。主要表现为党支部组织机构设置较健全,主要由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构成;人员配备基本充足,支部委员会班子构成较合理,支部书记主要由教师党员和辅导员兼任;党支部书记主要由专职教师、党员干部、辅导员兼任,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学科专业等方面都较合理,能够覆盖高校大部分教学和教辅管理部门;按照标准创建党员活动室,软硬件设备配置较齐全,满足党支部开展各类活动;党支部基本能够正常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形成了较成熟的“高校党委—学院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三级结构体系。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深入推进,牢固树立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等工作,都对高校党建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也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在主观思想上,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当前,高校党支部书记普遍存在角色定位不准问题。因各高校党支部书记多数由党员教师、辅导员兼任,设置专职党支部书记的情况较少。党支部书记除负责日常党支部工作外,主要精力投入到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相对这些“主责主业”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党支部工作是兼职、是“副业”。从当前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的考核导向来看,党支部书记关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较多,主动谋划党支部工作、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较少,在时间和精力上也存在投入不足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角色定位不准,相应存在岗位职责认识不清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举措,对党支部书记的理论知识储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手段、开展党支部工作和为师生解难事的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主观上认识的偏差和精力投入不足,党支部书记对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不够,职责把握不准,存在一定形式的“得过且过”现象,主要体现在工作方式较单一、发挥引领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效果欠佳,从而影响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在运行机制上,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高校党委对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需要依靠广大党支部书记积极宣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挥党支部和师生党员在教学、科研、管 理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反,如果高校党委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严,不能主动谋划、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将直接导致高校管理人才断层,甚至影响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缺乏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党支部书记考核激励机制。当前,在高校重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挥棒下,作为兼职党支部书记,日常需要负责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任务,且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个人切身利益挂钩。另一方面,兼职从事党建工作,大多数高校均缺乏一套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既未计算工作量,也未配套补贴绩效,在职称评聘、干部选任等方面也没有组织优势,在职业发展中归属感和自豪感偏低。考核和激励的“指挥棒”,是党支部书记精力投入不足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直接诱因。
(三)在工作实践上,党务工作方法不多、创新能力不足
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和调研,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方法不多、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较机械单一地开展“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习惯已组织会议、交流讨论等方式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方针政策,较难调动党员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党员和党支部作用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兼职的党支部书记大多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线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对党支部党建工作不够重视,主观上不注重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未能及时学习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方法和总结工作规律,导致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
党支部书记工作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够,带领党员学术骨干在“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创新开展“党建+业务”的思路不够宽、方法不够多,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当前,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由于党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认识和理解不够,工作中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高校育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谋划得还不够,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和凝练党建品牌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总之,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远规划,破除影响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制度瓶颈问题,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