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字理识字法教学研究*

2020-11-25刘振华陈俊莉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字源形旁会意字

刘振华 陈俊莉

(河南省中牟县文博路小学 河南 中牟 451450)

1.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相当一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他们虽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认字慢,学得难,识字方法机械、死板,对于已经识记了的汉字,也仅仅是停留在比较浅层的、会认的层面上,没有真正读懂汉字,这也造成了学生在书写汉字时错误率较高的现状。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形体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字形的构建是可以讲的[1]教师了解字源和构字理据,运用字理识字法识字,更符合汉字的内在规律。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构成规律,从汉字形和义、音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运用字理识字法识字,久之,学生能达到望字而知义,触类而旁通之效,识字会变得轻松、快乐,学生同时能体会到汉字背后的文化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字理识字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部编版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吸收了人教版教材的优点,更具进步性和科学性,在识字教学的内容编排上也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了。一到二年级,把基本字表里的300字编进课文里,不仅仅是为了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在识字中渗透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理念,渗透“部件”和“字理”的概念,使教学的有效性增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一年级上册,学生入学初,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教材中就安排了“日月水火”等象形字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初步了解象形字“一个字一幅画”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随后在识字单元又安排了《日月明》一课,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在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动物儿歌》等文中又渗透了字族知识和形声字知识。在以后的语文园地中,在“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栏目和课后作业设计中,又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一些字源、字理识字方面的练习。

新教材为我们搭好了字理识字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关注,多研究字源、字理知识,找到好的识字教学策略。

2.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

字理识字法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在字理上精透和丰富。笔者是一位对字源、字理知识比较有研究的长期从事小学教学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比较注重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实践。部编新教材编排的部分识字教学内容,更适合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学中,我配合利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字理识字教学策略。

2.1 象形字的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特别是上册教材中有大量的独体字,它们大都是象形字。象形字是描摹客观事物的外形来表达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更要注重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图片,再出示甲骨文和现代简化汉字,对图片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进行简单地分析,加深学生对汉字演变过程的理解,让学生领悟到:汉字是由实物到图画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一步步演变而来的,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汉字充满了智慧,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认识汉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比如在学习“虫”时,老师先出示一只虫子的立势图片,再出示甲骨文的“虫”字,对照现代汉字,让学生发现,原来“虫”里的“口”是虫子的头部,一竖是虫子的身子,最后两笔是虫子弯曲的尾巴。再比如学习“子”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甲骨文字形,发现第一笔横勾是大头娃娃头部的变形,第二笔弯钩是娃娃的身子,第三笔横就是娃娃伸开的手臂。学生感受到学习象形字就好像欣赏、解读一幅特别的画作一样,特别有意思,大大激发了识字兴趣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2.2 指事字的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指事字是独体字的一种形式,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达无法描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造字方法。指事字数量较少,如“上”、“下”、“本”等。教学时,教师可以简单地出示甲骨文图片或在黑板上书写古文字,简单地进行字理解析,学生明白了造字原理,就能轻松而透彻地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在学习“本”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象形字“木”的甲骨文字形,告诉学生这是一棵树木,树木最根本的部位就是树根部,然后用粉笔在树根部做一“横”的符号,特别指出做符号标志的部位就是树木的根本部位。“本”原指树木的根,后来又演变出了其它意思。

2.3 会意字的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会意字是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或表义构件)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由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的造字方法。会意字特别有意思,很能体现古人的造字智慧。教材专门编排了《日月明》一识字课,利用儿歌,将会意字分一分,合一合,将古人的造字意图解读清楚了,好识记字形又易于理解字义。再遇到其他的会意字,老师只需分一分、合一合,适当解析,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识记。比如在学习“步”时,老师告诉学生:上面的“止”是一只脚的象形,下面是反写的“止”,代表另一只脚。一前一后两只脚,就是一“步”。[3]学生恍然大悟,兴味盎然,印象深刻,也就不容易把下面写成多少的“少”了。

2.4 形声字的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形声字是合体字,在汉字中数量众多。一部分表音,也就是声旁,一部分表义,也就是形旁。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从声和形两方面开展教学。

2.4.1 从声旁方面开展识字教学: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青字族”汉字的识记,还有《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中编排的“包字族”汉字的识记。通过学习,学生发现规律:声旁相同的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发现这一规律,对于识记汉字非常有利,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实际编一些字族儿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2.4.2 从形旁方面开展识字教学:一般情况下,形旁相同的汉字,字义非常接近。了解了形旁的意义,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基本就可以联系起来了。部编版新教材特别注意相关内容的编排,从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开始,循序渐进地在“我的发现”板块和课后练习中安排利用形旁识字的练习。学生了解了形旁的意思,就能轻松识记一类汉字,起到提纲挈领、触类旁通之效。如二年级上册《拍手歌》课后练习“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处理这一练习题时,除了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之处外,还要告诉学生字源、字理知识:古时称长尾鸟为“鸟”,短尾鸟为“隹”,所以带“鸟”和“隹”的字都与鸟有关。再比如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了带有贝字旁汉字的字理,通过课后练习题,了解到带有“钅”的字与金属有关,带有“王”与珠宝、玉器有关。“钅”是“金”的变形,而“王”怎么与玉石有关呢,学生不理解。老师就要给学生补充字源知识了:“王”原本写作“玉”,意思与“玉石”有关,在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们误写作“王”了。再比如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后练习一样,学生只发现了带有月字旁和月字底的字与“身体有关”,究竟为什么,还需要老师补充字源知识:这里的“月”本是“肉”的变形,因字形相近,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人们误写成了“月”。这样,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识字兴趣浓,识字效率高。

2.5 易错字的字理识字法教学策略。识字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汉字学生经常分辨不清,或者经常书写错误。如果从字源、字理方面加以辨析,学生就很容易区分了。

如:唱歌的“歌”,学生经常右边写成“攵”,如果分析“歌”的字理,学生明白了右边的“欠”表示一个人张着大嘴在唱歌,而“攵”表示“手拿木棍儿等工具敲打”,这样就不容易再写错了。学生经常容易把反文旁的字写成折文旁,如:收、放、故等。折文旁的字又容易写成反文旁,如:处、夏、冬。如果学生了解了以下字源知识,就不容易写错了:“攵”表示“手拿木棍儿等工具敲打”的意思,只做汉字的右偏旁;“夂”表示反写的“止”,而“止”代表一只脚的样子,常在汉字的上方、下方或左边,从不在汉字的右面。

再比如学生经常分辨不清带有“礻”和“衤”的字。从字源方面讲,“礻”是“示”的变形,下面的三角形结构表示祭台,上面第一横表示一块灵石,古时先民们有祭拜灵石的仪式。“灵石”就是“石神”,从“礻”的汉字大都与“神”有关。而“衤”是“衣”的变形,意思与“衣服”有关。所以与鬼神有关的字都带有“礻”,如“礼、祝、福、神”等;与衣物有关的字都带有“衤”,如“补、被、初”等。(初:意为裁衣之始。)

结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字源、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开展搭好了平台,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研究字源、字理知识和字理识字教学策略,为学生轻松、愉悦、深刻、高效地识字做好保障。需要指出的是,汉字构形是发展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的过程,出现了一批粘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理据的字,这些汉字运用字源、字理识字法识记有较大难度,所以字源、字理教学仅仅适用于部分汉字,要与其他识字方法配合使用。

猜你喜欢

字源形旁会意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画说汉字——摆(bai)
“贷”与“货”
探寻字源妙处多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
有趣和会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