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辅导小学生做作业的误区与对策

2020-11-25杨静怡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辅导习惯

杨静怡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江苏 常熟 215500)

1.引言

家庭作业是对课上教学内容的检验和评估,科学、合理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过量的、机械化的甚至不合理的“一刀切”的家庭作业不仅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业压力,还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家长辅导家庭作业已成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但是,由于部分家长缺乏经验和科学的指导方法,这种不恰当的辅导方式已经影响到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家庭和谐。因此,该问题受到了各方关注。

2.核心概念界定

2.1 小学生。小学生的持续注意力较短,导致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做家庭作业容易分心,情绪不稳定且意志薄弱。而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是儿童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习惯塑造的黄金时期,是影响其一生的重要关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目前的认知能力与家庭作业过高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一致,因此,这一阶段,家庭作业过程中需要家长以一个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能力差异提供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家庭作业辅导帮助。

2.2 家长参与家庭作业。对“家庭作业”的定义有很多。本文将其定义为是课后,由任课教师布置的需要学生在家中完成的,以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改善技能的任何书面的、实践类和情感体验类的学习任务。本文将“家长参与家庭作业”界定为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家长与儿童及学校老师之间的一系列关于课外学习活动的教育行为互动。

3.误区

由于缺乏自律,小学生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功利的作业观和对成绩的片面追求,在辅导的实践中往往容易出现如下误区:

3.1 角色模糊。家长长期辅导家庭作业容易加剧孩子对其的依赖,使“家庭作业”沦为“家长作业”,这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导致对孩子人格及性格培养的失败;另一方面,家长变成家庭作业的主要完成人,会导致家庭作业的不准确、不客观,不真实的数据阻碍教师客观地诊断和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存在遗漏不足的地方,导致评价的不真实、家校合作的变质。因此,家长应严守阵地、明确职责,保证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使“家长作业”回归到原来的路径。

3.2 主次不分。“重智育轻德育”的案例比比皆是。“为分数马首是瞻”、“将优秀等同于满分”,“100分才是标杆”的观念是对现代家长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家长们个个誓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才肯罢休,“重眼前,轻长远”是目前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中所反映的普遍问题。家长缺乏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教育生长。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忽视那些为其今后开展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奠基的学习习惯和健全品格等。长此以往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3 方法不当。扭曲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催生出一批“疯狂”的家长。这些怀有强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夙愿的家长,在不良教育方式的挟持下,做出了一些完全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负面举动。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有逆反心理,不愿意与自己沟通,自己无法调动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孩子在学习方面产生较大的分歧,却无能为力。殊不知问题来源于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存在着不恰当的辅导方式。充斥着责骂的家庭作业己经背离了原来的初衷,“怒吼式”的教育方式是无法服务于教育的。“惩罚式”的作业、“高控制型”的亲子沟通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业表现,还破坏其意志和健全品格的建立。

4.措施

基于以上误区,笔者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应对。

4.1 重家庭教育轻辅导作业。成绩并非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胜利也并不总是进步的晴雨表。同样家庭作业也并不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代名词。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在良性环境中茁壮成长。家长有责任在辅导家庭作业之余渗透三观的情感引导,并且在兴趣培养、情绪、心态、体魄和修养等方面以身作则。而非一味的追求“陪孩子写作业”,忽略了孩子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势必是有缺憾的,培养的学生也是不够健全的,无法担任起建设国家的伟业。家长要明白辅导家庭作业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民主的沟通方式和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不良的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个体成长有不良影响,也会成为学校教育的阻力。家长可以尝试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努力促进孩子教育生长。

4.2 重养成教育轻速成教育。对家长来说,辅导家庭作业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培养方案,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等的养成,并将其有条不紊的开展。切记被考试牵着鼻子走。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蹦而就的,而是完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益友,是今后开展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基础。

4.3 重作业质量轻数量。关于家长参与作业对策,学者蒲晓霞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给孩子提供舒适作业环境,指导孩子正确科学的作业方法,宽严有度做好作业监督检查”的策略。校方、家长不应该给低年级学生施以过多的学业压力,让其过早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作业量的问题上,家校应与学校通力合作,布置作业要有的放矢,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前提,。作业的布置绝不是草率、随性的行为。教师应结合个体差异,包括兴趣和能力;应兼顾作业形式和内容以提高学生完成的兴趣和完成质量;应注重学生良好家庭作业习惯的养成及调节能力;按照难度调节作业量;应权衡各科作业量;批改作业时重视过程性评价等。只有让作业充满温情,学生才能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4.4 重赏识轻责罚。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指的是尊重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应该及时、恰当的表扬。当孩子做出不符合规矩的事时,我们家长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孩子犯错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不恰当的行为,切记一味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打骂孩子。家长应摆正心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有自己“开花”的时节。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家庭作业只是检验孩子某一阶段掌握某类知识的情况。切记以小放大,无谓的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和多元的标准去评判孩子,毕竟分数并非全部,品格、人格的培养同样重要。

5.结语

孩子的成才本身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辅导家庭作业更是千头万绪,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家校合作。家长应团结学校与教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实现教育和教学的双赢。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辅导习惯
特殊的家庭作业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上课好习惯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