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上好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2020-11-25黄美创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笔者教材

黄美创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濛江镇第一初级中学 广西 藤县 543300)

受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在教育教学水平上长期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教育还有存在与时代脱节的现象。而今对“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反复强调,如何在农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提升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应当重视的一大课题。

1.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提供的活动案例,都力争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在乡村教育环境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资源呢?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首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那些为教师和学生所提供的思维和活动空间,把他们作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点。其次,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执行课程,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实际大胆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而且结合乡村本土的特色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

如笔者在最后布置的课堂练习题《农民的果树》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中,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笔者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看到有个学生皱眉在思考:如果这位父亲买了驴,这个孩子去哪里寻求帮助呢?是啊,学生都知道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落后地区,怎样去寻求法律保护呢?他们怎么知道法律能够保护呢?这确实是一个新问题,笔者抓住了学生新的困惑,带着这个问题反思,使学生资源得以再开发利用。

2.贴近农村生活

教材上选取的素材为了保障其适用性和通用性,有的是学生很早就了解或知道的故事,学生没有新鲜感,有的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性,很难吸引现在学生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挑选或修改教材上的素材,让它们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

比如说,农村中学的学生父母是以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的农民为主。家里一般也都是非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学生父母都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是跟哥哥姐姐相互陪伴。那我们在学习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时候,选取素材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再比如说,农村学生家庭收入普遍不高,生活不太富裕,很多学生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上各式各样的补习班或者兴趣班,用高科技的电子学习产品,也不了解一些可以学习知识的网站,或者经常去图书馆看书,等等。更加现实的是,很多孩子自己愿意或者父母要求他们初中毕业之后就出去打工或者上个技校早点出来工作。那教师在学习七上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的时候,讲到学习方法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讲到享受学习我们要告诉他们知识和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农村教师缺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采用原来的教学经验和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积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师生的互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以礼待人,待人礼为先》一课时,为了加强师生的互动,笔者采用了表演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表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个场景是乘坐公交车,笔者表演一位老奶奶,其中两位学生表演乘客。其中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只顾玩手机,另一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让座,让老奶奶坐下。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其他学生指出谁对谁错,并让学生体会这节课的重点,体会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之后笔者和学生又表演了另一种情境:一位妈妈和孩子在候车室等车,这时来了几个初中生,他们边吃瓜子边大喊大叫,并将瓜子皮直接扔到地上。之后这位妈妈带着孩子将瓜子皮捡起扔到垃圾桶里,并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喊叫,以免影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道德,在互动中掌握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培养核心素养

当教学目标制定以后,要注重对学生教学目标实现后教学反馈的关注,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来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程度,有利于以后教学目标的调整,通过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部编教材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意味着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而创立教学情境恰恰为提高教学参与度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农村学生的身心需求,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能够让农村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感悟生命、感悟知识、感悟人生,收获思想的升华。

如在对爱国情感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些重大科研进步和重大举措,人们通过努力学习、工作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影响等,这些成就都使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提升对国家的自豪感。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加深责任感,提升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品质、意志情操得以塑造和培养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教学观念上,还是教学手段形式上,初中教师都应保持较高的素养和意识,与新时代接轨,为我国初中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响应,培养在道德与法治意识上合格的社会公民。

猜你喜欢

法治笔者教材
教材精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老师,别走……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