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地域文化的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策略研究

2020-11-24李宇珅韩咏芳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司乘人员流线服务区

李宇珅,韩咏芳

(贵阳学院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近年来随着贵州大数据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贵州的经济迅速崛起,贵州的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也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高速公路路网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处于云贵高原的贵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这里峰岭跌宕起伏,地形蜿蜒曲折,气候冬暖夏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是贵州山区特征的最好描述。贵州的高速公路或建在崎岖陡峭的高架桥上,或穿越于涵长深邃的涵洞之间,高速公路两侧或是郁郁葱葱的山谷峡地,或是岩溶广布的湍湍溪流,更能见到不同风土人情的山寨村落,宛如大自然为人们展现的一幅风景长轴壮观绮丽,让人流连忘返。高速公路风景融入了贵州地域文化的风土人情及形象特征,又是塑造地域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需要特别关注并加以研究。而高速公路服务区既作为高速公路的附属设施,又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枢纽,为司乘人员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发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宣传、区域形象担当等作用。因此,研究具有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服务区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营造区域公路交通个性化氛围环境,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1 高速公路服务区概念界定

高速公路服务区(如图1.1)又称高速公路服务站,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配套设施,服务区配套设施一般包括车辆停泊区、旅客休息服务区、车辆维修加油区及工作人员办公区等。专门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休息、餐饮、信息咨询等基础性服务,同时也包括向车辆提供加油、加水、临时停靠、维修等项目。

图1 贵州高速公路网和服务区分布图

2 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问题分析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图纸测距、案例分析等方法,从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整体布局、交通流线、功能分区以及局部的设施,并结合贵州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整理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服务区布局间距不合理

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中的规定,高速公路服务区平均间距不宜大于50千米,最大间距不得大于60千米。本次调研发现贵州多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存在布局间距不合理现象,有的间距过近,造成资源浪费,有的间距过长,司乘人员及旅客感觉不便。一般服务区间距应在50千米以内,但在车流量大的区域要适当提高服务区密度,以布置在30~40千米为宜,以适应节假日交通需求量变化带来的人流量增加。距离间距过大,司乘人员疲劳驾驶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对车辆维修加油等也造成不便。因此合理的间距是服务区建设的必要条件。

2.2 服务功能单一,基础设施不足

贵州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较为明显。多采用紧凑式布局,绿化率较低,结合山地景观布局的服务区较少。多数服务区功能仅仅能满足过往司乘人员短暂停靠的一般需求,还有部分服务区货运停车位不足,休息区没有设置座椅,厕所规模较小,没有考虑应急救援隔离区布局,没有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设施等。服务区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加,有些早年建成的服务区建筑为临时性建筑,部分建筑是改造而成,多为一层或两层,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建筑布局零散,整体环境凌乱,人车混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功能区设计的不合理,造成体验感较差,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出行需求,整体设计上没能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理念。

2.3 功能分区不合理,人行流线混乱

调研发现部分服务区综合服务建筑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也没有明确的人行流线设计,存在休息区和消费区混为一体,动静不分区现象,如一层服务区休息区紧挨餐厅、商品售卖区,安静的休息区往往受到人员嘈杂的影响。还有逢人流高峰时间,车辆存在乱停乱放现象,厕所排队耗时过长,以及导示牌缺失,不能够明确为旅客提供指示作用等问题。

部分服务区场地交通流线未考虑临时停车和长时停车的流线。为只需短时间停留的司乘人员提供方便,如厕后直接返回车内离开,建议分别设置临时厕所和长时厕所。人流量大的服务区临时厕所独立设置或者分区,人流量较小的服务区也可将厕所在综合大厅设置旁一侧设立,避免与休息停留区的人员流线交叉。

在停车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车流量、车型的不均匀、不确定性。采用有效的混停方式。 服务区建筑沿基地周边布置,沿高速公路处分别设置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场地交通流线分为短时间停滞的外部交通流线和长时间停滞的内部交通流线,同时还要避免人流线和车流线的交叉。

2.4 建筑风格非本土化,地方环境氛围缺失

贵州省正逐步将地域民族的文化风格融入到服务区建设中,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空间规划布局,都希望能体现当地特色。调研发现多数服务区建筑风格多样,但非本土建筑风格体现,如调研的久长服务区,反应贵州阳明文化特色的展览厅(如图2)采用的徽派建筑风格,缺乏本土贵州建筑风貌的把握。还有的服务区无特色的现代化风格,让人很难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环境氛围。

图2 非本土特色服务区

3 地域文化下的贵州高速服务区设计策略

3.1 服务区合理间距设计策略

贵州多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服务区的选址距离分析时,应结合考虑当地经济资源,所处地理位置,过往淡旺季司乘人员流量以及服务需求量等多因素综合考虑。考虑贵州省域交通特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旅游景区密集的高速公路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一般间隔40~50公里布局,在较偏远地区,最远不超过60公里布局。对已建成距离过近、资源过剩的服务区,可适当减少工作人员、物资配送,以及撤离部分商家,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对于距离较远,影响使用的服务区,应合理增建适当的补给点,以满足当下及未来需求。

3.2 服务区功能多元化的设计策略

高速公路服务区首先要满足使用人员的基本需求,在满足其基本需求配备相应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不断对服务区各项建筑设施功能进行优化扩展,多方位多角度挖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定位,见图3。

图3 服务区功能多元化

高速公路服务区除一般基础性设施建设外,服务区规划设计还要趋向于人性化、特色化发展,不仅为临时短暂停靠车辆提供服务,且考虑旅客多样化需求。除基础设施外,各服务区未来发展根据其服务功能定位不同而建有不同主题。如发展以汽修为主,配有大型汽修厂,以汽车修理为主导服务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以商业休闲为主,配有大规模综合商店,包括服装,餐饮,咖啡厅等;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配有完善的酒店设施,且有展览等相关特色建筑设计及配套设施;增加配有户外自驾野营游玩观景区,专门为临时车辆逗留游玩设计等。

3.3 服务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流线优化策略

司乘人员长时间的驾驶和乘坐交通工具,生理的需求、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疲惫都应在服务区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高速公路服务区需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进行设计。

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服务区建设应创造积极交流、放松活动的交往空间,缓解司乘人员长时间驾车的紧张心情,可以结合贵州绿色山地的特点,建设山地观景平台,设置散步、小憩、驻足、交谈等活动区,从而促成人们相互交流,缓解身心疲惫。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加强配套通讯设施的建设,如无线网设施、信息查询平台等。

考虑特殊人群特殊化需求,如儿童、 老年人、残疾人、母婴、女性等,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区域空间满足不同需求(如图4),考虑到儿童人群本身有活泼、吵闹的特点,儿童区的设计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除了设计应加入丰富活泼的元素外,还应尽可能隔离出单独的区域或者尽可能远离主功能区,以减少吵闹对其他使用者的影响;其他的特殊人群也应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具体设计。

图4 人性化设计

由于早期建设的小型简易服务区功能简单及基础设施简陋,交通流线混乱现象严重,要尽量减少车辆对人行的干扰,对于需要及时扩建的服务区建筑,扩大停车场规模,满足节假日或特殊时段,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车流量变化,增加停车位的可浮动数量,对应的加油站规模随之增大,减少车辆排队时长。还要扩增配套的洗手间、住宿、餐饮、休息区便利店等基础设施规模,对于停车标识及服务向导指示功能缺失的应及时增补。除此之外,服务区的工作人员数量也应扩增,提高工作管理能力,能够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更专业更满意的服务。

3.4 服务区建筑风貌设计策略

徐宗辉先生曾在《中国建筑的方向》的专题学术报告中将中国建筑目前存在的问题归为:中国建筑与自然越来越远,与生活越来越远,与民族文化越来越远,与传统文化越来越远。优秀的建筑造型往往赋予自身一定的主题,不仅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还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的相得益彰。贵州省内现存服务区建筑大多造型过于大众化,不能够体现区域文化特征。

每一个地区因不同的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等因素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建筑。要实现建筑设计现代化与传统地域文化相结合,常有两种理念方法:一是将提取的历史文化元素改进演化,在理解文化符号的思想内涵基础上,传达运用在建筑色彩、装饰造型设计上;二是将当地乡土建筑材料、建造技法、结构构件等直接继承,优化移植在新建建筑上。

3.4.1 与贵州民族文化交融,提取建筑装饰色彩元素

地域文化反应区域的社会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传承,包括风景名胜、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传统工艺、衣冠服饰、民间音乐等(如图5)。贵州拥有多彩的民族文化,且底蕴深厚,从地域文化入手,取其精髓,将建筑形态的设计及周边景观与其相结合,阐释其特色。

图5 苗绣元素应用在建筑上(来源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如安顺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蜡染工艺是将布与蜡,经特殊处理,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虫鸟、花草等天然装饰图案,主色调蓝靛、暗红、黑色、黄色等。在安顺境内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客流量大,贵阳至安顺路段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区域门户建筑,应当发挥区域特色文化的宣传作用。该区域的服务区建设便可适当突出蜡染文化,利用现代工艺,将蜡染成品复刻至建筑表皮,民族颜色提取运用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形成独特的文化形象。

3.4.2 与贵州乡土建筑形式交融,移植建筑工艺、材质构件

贵州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省份,不同的民族风俗共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贵州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使用材质建议与该公路沿线主要景区民族风格保持和谐统一,建材基本保持一致,局部建筑构件如屋顶、门窗、栏杆可借鉴民居形式,见图6。

图6 贵州民族元素应用在服务区建筑上

贵州建筑材料主要以木头材质和石头材质为主,其中木构建筑包括苗族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主要是干阑式建筑形态,通风性较好;石材质主要包括布依族的石头寨,代表贵州屯堡文化,安顺云峰屯堡文化村寨里的居住建筑有明显的防御式石质建筑墙体和屋顶,此外,村寨里还有石井、石巷、石器小品等。无论是木建筑还是石建筑,都能成为有代表性的服务区建筑主要材质元素,区别于其他服务区,彰显贵州民族文化特征,见图7。

图7 贵州木质干阑式风格服务区 贵州石质屯堡风格服务区

在具体不同的服务区规划设计时,应有明确的民族主题和重点,风格多样和谐统一,围绕相同或相似的民族元素进行建筑空间形态的设计、建筑小品的设计,功能划分和基础设施的配备都不应跳脱主题元素范围,以免造成杂乱,风格不清晰。若处多元素文化共存的区域,服务区建筑可进行设计指标和风貌引导(如下表),在保证主题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入更多的区域特色元素,彰显服务区个性化建设,全面展示当地民族特色。

服务区建筑设计指标控制建筑面积控制服务区综合服务楼建筑面积5500—6500平方米建筑层数控制坡屋顶以二层及以下为主,最多不超过三层建筑高度控制檐口高度不得超过9米。风貌引导控制整体布局朝向自然山地景观,结合公路沿线区域民族聚落特色建筑风格民族化风格;木质干阑式建筑、石质屯堡建筑建筑色彩1.主结构建筑色彩:木质干阑式建筑:灰瓦/青瓦+白墙/木色墙石质屯堡建筑:灰瓦/青瓦+石砌墙2.建筑构件、装饰墙面色彩从民族服饰提取屋顶形式控制坡屋顶为主,包括全坡、人字坡、半坡

4 总结

高速公路服务区与当地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因此,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发展,不仅要为过往司机和旅客提供休息场所和相关服务,更应该提升服务区整体功能的多样性,彰显城市形象,融入区域特色,能够直接向过往旅客展示当地特色和地域风情,弘扬贵州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司乘人员流线服务区
地铁司乘人员排班计划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几何映射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任意夹角交叉封闭边界内平面流线计算及应用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公关策略分析
服务区消费那些事儿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公交公司司乘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